前些日子以《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作品,享譽全世界的日本漫畫大師鳥山明,傳出因硬腦膜下腔出血辭世,享年68歲。醫師表示,任何人都可能因頭部意外受傷而有硬腦膜下腔出血及血腫,但某些因素可能會增加風險,如長者、從事極限運動者、服用抗凝血劑等的民眾,由於臨床表現有時類似中風、急性出血,甚至失智,所以,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也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
什麼是硬腦膜下腔出血?
什麼是硬腦膜下腔出血?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李俊璞醫師解釋,腦部與頭骨之間,由具有保護和支持功能的三層“腦膜‘’組織所組成:最外層緊貼頭骨的硬腦膜、中間層的蜘蛛網膜,及最內層緊鄰大腦組織的軟腦膜。而硬腦膜下腔,即是介於最外層硬腦膜及中間層的蜘蛛網膜的空間。頭部受到撞擊,因腦組織晃動致腦膜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聚積於硬腦膜與蜘蛛網膜之間的空間,即為硬腦膜下腔出血。
李俊璞醫師指出,硬腦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症狀,會因顱內出血的位置及嚴重程度而具多樣性,如頭痛、噁心、嘔吐、說話模糊、步態不穩、單側或雙側無力、無法正常應答、意識變差、昏迷等。有些長者僅因輕微頭痛、意識障礙、說話困難,而被當成中風症狀或是癲癇發作等疾病而送至急診。此時,電腦斷層掃描可做迅速診斷與MRI(核磁共振造影)更精準分析判讀,確認為頭部外傷合併硬腦膜下出血。
李醫師進一步說,若是長者有腦萎縮而無明顯症狀,血塊逐漸纖維化並形成內外層偽膜,偽膜隨後會形成新生血管,但因血管脆弱易破裂而滲血,隨之造成慢性硬腦膜下積血擴大的血腫,逐漸對腦部造成壓力。因此常有外觀沒有明顯撞傷的患者,只是跌倒頭撞門框或車頂,造成慢性出血,一至二週後,甚至一個月後,才會因血腫壓迫而引發症狀。
李俊璞醫師提醒,任何人都可能因頭部意外受傷而有硬腦膜下腔出血及血腫,但某些因素可能會增加風險,如長者、從事高衝擊或極限運動者、服用抗凝血劑或血友病患者及濫用酒精的民眾,由於臨床表現有時類似中風、急性出血,甚至失智,故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也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
因此,李醫師呼籲,若有突然出現步態障礙、跌倒頻率增加、反應遲緩、偏癱,和語言障礙等症狀,務必盡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多一分謹慎,少一分遺憾!
👉推薦閱讀:突然劇烈頭痛、肢體無力…竟是硬腦膜下血腫惹禍!延誤治療恐傷腦神經
【延伸閱讀】
貧血都是缺鐵?這4大原因難逃!簡鈺樺營養師:3要訣防缺鐵性貧血
春天疲勞、睡不飽?2大族群易春睏!吳明珠中醫師:4大自救秘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36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