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報導】「蘇丹紅」事件持續蔓延,對食品業者和消費者帶來嚴重影響及不安,為何不肖業者要將這致癌風險的工業染料混入食品中?政府的食品規範是否足以應對添加物的變化?廠商是否因陳舊規則而冒風險?法律制裁是否過輕?使得不肖業者不顧危害國人健康安全而謀取利益?蘇丹紅事件凸顯出對食品安全的輕忽,消費者難以從成分表中得知廠商是否使用此染料,如此貪婪行儼然已成為台灣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大漏洞。
消費者對食安事件的反思與疑慮
廠商知道蘇丹紅嗎?媒體報導指出,廠商聲稱已檢驗數百次,但此高頻率測試是否不切實際?為何開始檢驗?或許早已知情?第三方檢驗是否公正?知名廠商擁有自家檢驗室,自行檢測以控制風險,但是否具公正性?多年前進口商已知蘇丹紅問題,但產地不斷變更。衛福部只要求廠商下架,是否重新包裝再售?認證標章真的可靠嗎?出問題的廠商都有各式認證,這些標章已成為廠商推銷工具,消費者易被誤導。提醒消費者,標章收費對象是廠商,對消費者保障不足。當標章變成行銷工具,消費者需警覺。
蘇丹紅為消費者食安帶來警覺
蘇丹紅風波促使消費者檢視商品,紛紛處理辣、紅色食品及冰箱裡長久未用的醬料。有者棄之,有者退貨,更有人靜待過期後處置。少數諮詢廠商,企圖獲得安心解答。此舉真的就能確保食品安全?
如何選擇變成大家心中的問號? 知名醬油醬料「黑豆桑」這麼說…
知名醬油醬料「黑豆桑」,從看見其他廠商的食品安全風暴中,以此借鏡幫客戶找到保護家人飲食安全的準則進行討論及省思。該公司負責人王政傑表示:“讓我們走進廚房,遠離藥房吧!”他鼓勵大家親自進廚房,使用原始食材進行烹飪,並避免使用含混不清原料名稱的調味料。他指出,外出就餐的料理中隱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化學添加物,這讓消費者可能“誤以為”自己在吃健康食品,而實際上吃進去的是潛藏的陷阱。因此,人們需要提高對於食品選擇的警覺性和識別能力,以減少受風暴影響的風險。
王政傑再指出,選擇商品時應特別注意原料標示,天然成分越多越安心。他強調,眼下食品安全事件頻傳,“符合法規”並不代表對身體無害。有些含混不清的化學加工品在名稱中添加了“食用級”等字眼,這更加深了消費者的疑慮。此外,“認證標章”不應成為品牌行銷的工具,食品業者應該盡責監督品牌,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互動,以確保民眾的飲食健康,這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