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極權主義國家為舞台的科幻電影《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註一)》,雖然不是指中國一黨專政的場景,但中國似乎也像發條一般在運轉當中。在這個國家裡,一切都應該在偉大的領袖的宏偉計劃之下,有規則地運作著。
但是,最近這個「時鐘」似乎出了問題,在14億人民面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暴露出了他優柔寡斷的姿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中國共產黨的活動是按照總書記的任期,每五年循環一次。首先,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中央委員會,然後中央委員會立即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中全會),選出最高幹部的政治局常務委員與總書記,然後由總書記發表其信念。
這些人事是先已經確定,在中國這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全體會議之後,在接下來的五年當中,將舉行六次會議,其中最重要的是「3中全會」。在1978年,這次的3中全會會議對於毛澤東的意識形態提出異議,而在1993年則全面採納鄧小平的改革方案,而這就成為國家的轉折點。會議的舉辦時間是在總書記上任後約一年之後的秋季。總書記宣布人事任命之後,通常會說明政策概要,而主要是設定經濟目標。
3中全會決定的重要事項將會傳達給國務院(相當於內閣)。國務院再將其納入基本計劃並製定預算,而經過隔年春季的「兩會」(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當於國會)的通過之後來實施。
一、恐懼和猜忌使習近平無所作為
但是今年的兩會當中,習的基本計劃並沒有被反映出來。這是因為習並沒有召開重要的3中全會。兩會於3月4日至11日縮短了一半時間而進行會議,但整體而言,成果是曖昧不突出,沒有什麼可以大書特書的成果。傳統的總理記者招待會也取消了。
這讓中國觀察家感到困惑。習以擅於干預至細節一事而為人所知,但為什麼這次沒有提出政策呢?
這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習近平學到了像清零政策這種愚蠢的政策是很昂貴的。此外,疫情後經濟雖曾有恢復的跡象,但在去年夏季卻又急劇失速,這總算讓他理解到國家其實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結果,習近平陷入恐懼和猜忌當中而無所作為。現在的習近平有些像是「布里丹之驢(Bridan's Ass)」。這個故事中的驢雖然又餓又渴,但無法決定是選擇《右邊的飼料》還是選擇《左邊裝有水的水桶》。但是,習近平無論選擇那一個,都將吞下毒藥。
習近平和前任的領導人們在國內外都提出了和外表不相稱的目標,並使用了《充滿缺陷的發展模式》去行事,導致動彈不得。 例如,在房地產行業,中國恆大集團和碧桂園等的開發大型企業正在解體,而且經營會破產的不只是這兩家而已。如果政府不干預,房地產行業的崩潰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瓦解,從而給整個中國經濟帶來危機。
另一方面,政府是可以有選項向房地產行業投入數兆元,並刺激投機。但是這種臨時性的救援措施在以後只會使問題惡化,並與習政府所提出的「住房是用來居住而不是投機」的方針互相矛盾。
在國際關係上,習近平也面臨著類似但更嚴重的矛盾。習近平旨在削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他透過滲透西方來進行破壞與竊盜,甚至於把這一些整理成《東升西降》這種具有挑釁性的口號。
儘管中國是正處於最需要外國投資者的時期,但中國卻正迅速地失去他們。習近平終於意識到中國和西方的脫鉤最終將破壞中國經濟,尤其是破壞高科技領域,他試圖想要阻止這種趨勢。
確實,習近平也做出了一些讓步。他停止了對房地產投機的打壓;中國外交官也抑制了挑釁的戰狼風格;習近平本人也在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附近會面時強調:中國不打算削弱既有的世界秩序。
二、習近平為什麼猶豫而不做大轉變的原因
其實,幾乎沒有人相信習近平會做大的轉變。要顯示出一點點實效,他必須放棄許多惡政,例如:任意拘押外國企業員工,霸凌菲律賓和台灣,在南海推動有實效的控制……。
但是,他可能無法退縮到這個程度,因此他沒有辦法期望西方提供援助。習近平從美中領袖峰會當中空手而回,他意識到他在3中全會上無法提出有效的政策,甚至沒有公布3中全會舉辦的日期。
回顧歷史,共產主義獨裁者有時候會將政策做大轉變的。列寧於1921年從《會走向破產的戰時共產主義》轉向《靠近資本主義的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在58-62年間領悟到:造成大飢荒的大躍進政策和人民公社化的失敗,而使意識形態向後退,自己做出了讓步。
他們之所以能夠毫無受損地進行激烈的政策轉變,是因為他們是共產主義共和國的創建者,他們擁有足夠的政治資本來彌補錯誤。
但是習近平只是一個具有平凡績效的小人物,他是領導人們妥協之下而誕生的產物。前任領導人們與西方保持良好關係,而有著造成經濟繁榮的聲望,他就借助這個聲望向那一些《相信他有魔力發展國家的人們》兜售「中國夢」。
現在,習在政策面的無能和失敗已經是顯而易見,但是他如果放鬆警惕,會被看做是軟弱,甚至會被冷酷的敵對勢力或是叛徒所推翻。
今後,他可能會縮小野心,在可以掌握的權力的範圍內進行小幅度的政策讓步,同時透過強硬的手段抑制國民與黨內的反彈,而以此方式來管理國家,但這依然是無法擺脫長期的衰退。
對於許多尋求穩定的中國人來說,在社會高齡化和保守化發展的情況之下,這可能是一個可取的方向。同時,使《不打算放棄葬送西方國家的中國》平靜下來,尋求和諧,並藉此終結數十年的愚蠢行為,這對於想要回復正常狀態的西方國家或許是好的。但未來習會如何呢?任何人都很難猜測。
(註一)《發條橘子》(英語:A Clockwork Orange)是1962年由安東尼·伯吉斯所著的反烏托邦中篇小說。發條橘子在1998年美國現代圖書館的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在編輯排名中排第65位,讀者票選則排第55位。2005年又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英文小說。2008年入選為普羅米修斯獎的名人堂。
《發條橘子》外在是有機的水果,內在是無機的發條齒輪,暗喻人類看似有自由意志,無形中卻被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