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防範糖尿病腎病變 治療進展增助力

亞太新聞網/ 2024.03.13 23:00

▲成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威任:防範糖尿病腎病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藉由醫療進展,近期新型藥物開啟了治療可能性,增助力以遠離腎衰竭。(圖/記者吳玉惠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國際糖尿病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年全球主要調查結果, 5.37億成年人(20-79歲)患有糖尿病,每10人中就有1人。預計到 2030 年將上升到 6.43 億,到 2045 年將上升到 7.83 億。2021年,糖尿病導致 670 萬人死亡,即每 5 秒就有 1 人死亡。IDF糖尿病圖譜第10版報告稱,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續上升,證實糖尿病是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及福祉的重大全球挑戰。


▲國際糖尿病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年全球主要調查結果。(圖/記者吳玉惠攝)

成大醫院臨床56歲男患有糖尿病超過十年,長期以口服藥控制,於診所定期追蹤。最近出現尿液中泡泡增多及雙腳水腫情況,轉至成大醫院腎臟科就醫,經檢驗後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合併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藉由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及衛教,楊先生的水腫情況逐漸改善,腎功能也沒有持續惡化。


▲尿液中泡泡增多及水腫,為糖尿病腎病變第四期出現情況。(圖/記者吳玉惠攝)

成大醫院腎臟科林威任醫師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根據統計,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由2011年時的166.5萬,增加至2021年的245.7萬人,預估2030年將會增加至300萬人。高血糖對血管造成傷害,導致各種大小血管病變,包括:心血管疾病、周邊動脈病變、中風、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變等。糖尿病患者約有20-40%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台灣平均每3位糖尿病患 就有1位合併腎病變,而糖尿病腎病變則是導致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約占40~50%。


▲高血糖導致腎絲球過濾率過高,增加腎病變風險。(圖/記者吳玉惠攝)

林威任醫師說明,糖尿病腎病變分為五個時期:

第一期:高過濾期。腎絲球過濾率會上升,但其實是加重腎臟的工作負擔,腎臟會變大;這時期大多數患者身體沒有不適,有些人會一直停留在第一期。


▲第1期。(圖/記者吳玉惠攝)

第二期:靜止期。大約20~40%患者可能進入第二期,此時腎絲球組織開始出現病理變化,但白蛋白未從尿液中流失;患者也不會有明顯症狀。


▲第2期。(圖/記者吳玉惠攝)

第三期:微白蛋白尿期。這時期進入糖尿病腎病變,尿液檢測會出現輕微蛋白尿;如果患者控制血壓及血糖在良好範圍內,在此時期是可以逆轉的。


▲第3期。(圖/記者吳玉惠攝)

第四期:巨量尿蛋白期。此時腎絲球持續受到損害,病理變化更加劇烈。有些患者會產生高血壓,而對腎絲球進一步傷害。患者開始出現泡泡尿、水腫等症狀,腎功能也會逐漸惡化,腎絲球過濾率每年以10~12的速率下降。


▲第4期。(圖/記者吳玉惠攝)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腎臟已經無法有效排除身體中有害物質,腎衰竭的症狀產生,病人將依賴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維持生命。


▲第5期。(圖/記者吳玉惠攝)

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過往集中在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有一部分患者難以穩定控制,近期的新型藥物開啟了治療可能性,特別是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新一代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等藥物,不僅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還能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SGLT2抑制劑可減少腎臟對糖和鈉的再吸收,促進尿液中糖和鈉的排泄,而降低血壓、減輕腫脹,並減少腎臟負擔。而新一代MRA能阻斷礦物質皮質激素在腎臟中作用,減輕腎臟損傷,也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積極的保護作用。


▲飲食、運動、戒菸、減重、控糖、新藥,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併發症發生。(圖/記者吳玉惠攝)

林威任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早期介入治療至關重要。配合專業團隊的衛教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保護腎臟和心血管健康,也避免惡化至腎衰竭及洗腎。


▲成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威任。(圖/成大醫院提供)

今日講座
講者:林威任
講題:防範糖尿病腎病變,治療進展增助力
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成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成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研究醫師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
專長:腎臟疾病
           透析治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