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鼓舞的力量,正面的希望! 啟動「普仁2.0」創造小太陽多元舞台

勁報/ 2024.03.13 14:57

 

▲曾獲靈鷲山普仁獎的小太陽,回到頒獎典禮上擔任志工。(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鼓舞的力量,正面的希望。靈鷲山慈善基金會創立的普仁獎,今年邁向第21年,持續推動生命教育、樹立品德典範,接下來將以「希望的守護」為目標,藉由擴大關懷、深化服務,共同打造一個「有善」、「有愛」的互連網及善循環平台,嘉惠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及學子,象徵普仁推進到2.0的時代。

 

▲5位大太陽擔任典儀組志工,服務今年獲獎學子。(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普仁小太陽的品德閃耀著善光,讓我們看見自性原有的光明。」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說,地球是一個結構有機體,由地水火風各種元素,相互連結成和諧的生態,各種生命得以在此孕育。萬物都有靈性,平等地顯現在生態循環系統中,人類不能任意地破壞地球生態。在萬物的互濟共生中,要串起愛與靈性的生命網絡,才能帶來和平與永續的希望。

 

靈鷲山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蔡高忠在全國普仁獎頒獎典禮上分享「The Fox and the Bird」影片,他表示,從狐狸和鳥之間的互動,可以看到不同物種之間也可以互助和諧,這就是心道法師所說的「靈性生態」,而每個小太陽都是一顆愛地球的善種子,期待這樣的概念在學子心中發芽、成長,讓地球生態得以恢復。

 

▲擔任兩天一夜「普仁小太陽Fun心營」活動隊輔。(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教育是翻轉生命的關鍵,靈鷲山多年來辦理普仁獎,關注品德教育,鼓勵及肯定在逆境中積極奮發向上的孩子,去年以「普仁20‧以愛傳善」歡度20周年,今年邁入普仁2.0的重要階段,將以人道關懷為本,更全面開展獲獎學生的後續照顧。

 

為讓普仁大太陽、小太陽的長才能夠徹底發揮,讓更多人看見,主辦單位近年來製作的許多結緣品或現場布置物,都盡量採用小太陽的作品,包括:第8屆全國普仁獎小太陽黃鈺琦,是普仁獎「五德之星」吉祥物的LOGO原創設計者;第10屆全國普仁獎小太陽張喬惠,是今年大會手冊封面上的版畫插圖創作者。

 

▲大太陽與小太陽今年上靈鷲山巡禮。(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另外,擔任兩天一夜「普仁小太陽Fun心營」活動隊輔或典禮志工的大太陽人數,更是創下新的紀錄,包括:師大運動競技學系曾靜瑜、東吳大學化學系彭奕潔、暨南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黃雅文、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系呂惠婷、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張淑琁、景美女中吳亞芯、北一女中林佳葳、新莊高中柯雅筠、三重商工柯沛妤、台南護校王孟涵等。

 

愛在傳遞,善在循環。連續2年到場擔任志工的邱子懿說,過去他上台領獎,這兩年換他服務來領獎的小太陽,這就是傳承!連續2年擔任典儀組志工的吳亞芯及王孟涵表示,雖然段考在即,原本應該在家溫書,一想到彼此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盛會上見面,非常珍惜這樣難得的緣分,還是排除萬難來了。更重要的是,以前受到大哥哥、大姐姐的照顧,現在有能力了,期許從手心向上的接收者,做個手心向下的回饋者。

 

▲靈鷲山普仁獎第14屆全國頒獎典禮的大會手冊,封面上的版畫插圖(右)與普仁獎「五德之星」吉祥物LOGO,都是獲獎小太陽作品。(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執行長寫推薦信 為進入第一志願添薪柴
築夢踏實的李宜樺分享,去年年底通過「臺大希望計畫」校內審查,透過普仁獎家訪志工陳正光校長引介,由靈鷲山慈善基金會為她撰寫推薦函,及提供相關佐證資料。她感恩基金會團隊貼心提點寫自述時該注意的細節及重點,讓送審資料更加完整,最後順利錄取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臺大哲學系!她這次從高雄北上做志工,未來想從事與人文關懷有關的工作,期盼有更多機會回饋社會,將小太陽的精神與溫暖持續傳遞下去。

 

█靈鷲送愛 嘉惠全台14所學校
在關懷獲獎學生過程中,發現偏鄉教育資源不均的困境,學生無法獲得有效益的學習資源,且線上學習教材所費不貲,遂從2021年開始,結合力宇教育機構開展「靈鷲送Ai ‧偏鄉助學」計畫。這個跳脫傳統助學形式的計畫,是提供涵蓋國、英、數、自然、社會各領域的線上數位學習平台,設有完整的管理後台,整合教學、評量、測驗、分析等多元功能,建立個別化學習診斷及線上補救教學。

 

慈善基金會承辦「靈鷲送愛」,推動數位學習計畫4年以來,全台已有14所偏鄉學校獲得豐富的教育資源,包括:台中市大安國中、高雄市桃源國中、彰化縣草湖國中、嘉義縣大埔國中小、高雄市蚵療國中、新北市瑞芳國中、新竹縣照門國中、桃園市永安國中、雲林縣東和國中、台南市將軍國中、屏東縣獅子國中、台南市東原國中、桃園市大坡國中、嘉義縣義竹國中。目標是縮短城鄉的教育差距,讓孩子能夠展開全新的學習旅程,特別感恩全台多個愛心企業共同響應贊助經費,也歡迎各方愛心投入,讓善的循環不斷擴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