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歲多的男童,慘遭「兒福聯盟」轉介的合法劉姓保母姊妹虐待致死,死狀極慘,引發社會撻伐,全案在檢方持續調查時,民眾想問,「兒福聯盟」怎麼了?明明在事發期間共進行了三次訪視,也發現孩子額頭上的傷痕,怎麼會沒有查問下去,明明可以救這個孩子,網友也想問,訪視過程中,為什麼不能對孩子進行全身檢查?
這起令人心痛的悲劇在台北市發生,一名僅一歲多的男童在去年九月被新北市社會局及兒童福利聯盟(兒福聯盟)轉介給劉姓保母姊妹照顧,但遭遇了極端的虐待。經過短短三個月的煎熬,這名無辜的生命在十二月驟然終止。劉姓保母目前被收押中,但是,大家矛頭指向兒福聯盟。
外界來看,兒福聯盟是台灣規模最大、最受社會信任的兒童福利機構,長期以來依賴公眾的廣泛支持和捐款維持運作。據公開的財務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兒福聯盟的總資產高達45.9億新台幣。然而,這起悲劇的發生讓人們開始質疑,即便擁有龐大的資源和社會信任,兒福聯盟是否真的無法預防這樣的悲劇發生,是否存在着社工訪視流程的疏漏或輕忽。
在這起事件中,兒福聯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評。劉姓保母是兒福聯盟簽約的合格保母,但直到悲劇發生後,兒福聯盟才對外公開此事,這讓許多人感到憤怒和不解。兒福聯盟雖然在事發初期發布聲明試圖解釋,但這似乎只是火上加油,使公眾的怒火更加難以平息。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在受訪時提到,在事發期間共進行了三次訪視,並確實發現了孩子額頭上的傷痕,但也坦言在訪視過程中無法對孩子進行全身檢查。看到這樣的回應,民眾想問,為什麼沒有查下去?為什麼不能對孩子進行全身檢查?到底去訪視什麼?明明可以救這個孩子,只因為沒有去做追查動作,而害死一條生命,還怒喊要退捐。
這種情況凸顯了在處理此類敏感案件時,兒福聯盟的一些操作上的限制和挑戰。同時,兒福聯盟未將訪視流程紀錄公開,這使得外界難以理解社工訪視過程中為何未發現更多跡象。
不過,對於民眾怒罵兒福聯盟,律師李怡貞指出,整個社工系統亦需進行深度檢討,包括社工的工作負擔、權限和角色定位等。她呼籲政府修法,對於兒童虐待行為給予更嚴厲的處罰,並指出在處理兒童權益保護上,台灣可以向歐美國家學習,這些國家對兒童的保護做得更為徹底。
李怡貞更進一步呼籲,那些缺乏耐心或不喜歡小孩的人不應該從事托育或幼教工作。她鼓勵社會大眾積極參與保護兒童的行動,對任何可疑的虐待行為都應該立即報告,以防悲劇再次發生。
兒福聯盟自身亦需進行深刻反思。作為一個專注於兒童和青少年福利的組織,兒福聯盟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必須確保其內部的監督和管理機制能夠有效防範類似悲劇的發生。這起事件不僅是對兒福聯盟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整個社會關於如何更好地保護最脆弱群體的一次反思。
為了回應社會關切,衛生福利部已經宣布將加強對事發地區社會局的監管,要求其嚴格落實訪視規定。此外,衛福部也計劃強化保母管理措施,特別是針對兩歲以下、尚未能夠表達自己的孩童,將增加訪視的頻次,希望透過這些措施來補齊社會安全網的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