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日本經濟界憂思重重

報新聞/編輯部 2024.03.03 21:19

富士山
圖/livejapan.com

文/黃清晏

隨著經濟體量下滑,從中長期來看,日本今後有可能成為一個缺乏存在感的國家

1968年日本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在這個位置一直保持了42年將近半個世紀,一直到2010年被中國反超,成為了全球第三。現在全球各國2023年的經濟總量日本2023年的將從全球第三跌到第四名,被德國反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分析認為2023年中國和印度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約50%貢獻。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日本規模到2026年也將被印度趕超。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去中進補」2038印度將變第3大經濟體、越南躋身第21大。

「造成這個轉變的最大因素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提倡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
圖/AP NEWS

據美國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預測,到2075年日本將跌至世界第12位,對印尼、巴西和尼日利亞等國甘拜下風。

綜合以上資料內容,來探討日本經濟深層次的病因有(三)

如下分析說明:

(1)汽車產業中國20年來一路逆襲追趕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 2000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482萬輛,中國為1.7萬輛,連日本的零頭都不到。
  • 2010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493萬輛,中國為54萬輛。
  • 2015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442萬輛,中國為75萬輛。
  • 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446萬輛,中國為491萬輛。

同時由於日本在新能源汽車上起步較晚,未來與中國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Toyota 工廠
圖/CNN

2023 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 3016.1 萬輛和 3009.4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1.6% 和 12%,創歷史新高並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 15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 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120.3 萬輛,同比增長 77.6%。

從90年代開始,日本進入了衰退的30年,之所以還能撐到現在,汽車產業功不可沒,這是日本最後的支柱產業,穩定的佔據日本工業總產值的15%-25%,佔據了出口份額的18%,整體產業鏈解決了日本552萬的就業人口,佔了勞動力的3%。現在,這塊汽車產業終於保不住了!

(2)是日本企業的全面潰敗。

日本企業的造假行為不斷曝光,標誌性的事件是在2023年8月,松下工業面對確鑿證據不得不承認:
「在申請產品品質認證時存在數據造假等違規行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
數據造假所涉及的違規產品種類多達52種,涉及的客戶公司在全球累計達到約400家。
而今天,松下節節敗退,造假也不能輓回它的頹勢,而與之對應的,是中國企業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

Panasonic電池工廠 中國大連
圖/panasonic.com

同樣在去年的12月20日,日本製造業的象徵,東芝(Toshiba)公司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陷入資不抵債的漩渦,將有可能隨時破產。
東芝作為日本品牌的驕傲,創造了許多個第一,製造了日本第一台感應電動機、銷售了日本第一批電鍋、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影像電話,它的業務範圍覆蓋了基建、發電、核能、家電、計算機、製造、半導體等,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業績。
然而,如今的東芝已經全面潰敗,大部分的產業都已經被賣掉了。
日本製造業,已經是日薄西山!

東芝東京川崎大樓
圖/AP NEWS

2021年時100日元可以換0.92美元,
到今天100日元只能兌換0.67美元,日元貶值超過25%以上。
日元貶值導致日本需要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國際原材料。
為什麼日元會貶值呢?因為美國連續加息,而日本的利率現在是0%,也就是說同樣的錢,存在美國的銀行一年近5%的利息,放在日本的銀行,一毛錢利息都沒有。這樣一來,日元當然要換成美元跑美國去。

那日本為什麼不加息呢?

因為日本在過去的30年發行了天量的國債,高達GDP的2.6倍,這個比例比美國還高,關鍵是美國發行國債沒事,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可以隨便印鈔,但日本卻不行。
日本高達564萬億的國債根本無力支付,只能對國債實行零利率,就是日本政府不需要支付國債利息。
一旦日本和美國一樣,也搞個接近5%的利率出來,那麼就是國債崩盤,就是每年需要對國債支付28.2萬億的高額利息,光這個利息就能把自己拖死。

所有日本公民人均債務去年就突破千萬日圓,今年超過 1,040 萬日圓。由於債務不斷增加,日本政府預測,十年內光利息就將從 8.6 兆日圓增加到 17.1 兆日圓,幾乎一倍。日本債務占 GDP 兩倍之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已敦促日本政府必須提高稅收和減少支出整頓財政。

各國的 債務剩餘 比例佔 GDP 比重皆不相同:
像是德國在這十年間努力降低 債務剩餘 比例,成果就是佔 GDP 比降至50%左右。

英美則有增加的趨勢,大約在100%上下,被評為情況最嚴峻的義大利則是落在125%。

相較之下,日本的債務剩餘佔了 GDP 比率的250%,是義大利的兩倍。
現在就業人口數也不斷在減少,想要償還如此巨額的 國債 可說是難上加難了。

國際貨幣基金在2015年提出警告,若不採取行動,節制支出,到了2030年,日本的負債將三倍於其經濟規模!

伴隨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國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而日本的資源有多貧匱?原油煤炭自給率均沒有超過1%,天然氣自給率沒有超過5%。俄烏戰爭之後,日本卻相爭表態,和美、英聯合抵制對俄羅斯的各項經濟金融制裁。反而把自己的能源來源捨近求遠,用高出原來近50%的價格購買其他天然氣與石油,導致工業成本急劇提高。一邊是進口價格上漲,一邊是日元貶值,一進一出日本已經奄奄一息。

其實剛說的3個事件,僅僅是敲響日本喪鐘的三個病因,事實上,日本的衰落在30年前就已經注定。從1994年到今天,越南號稱全球經濟增長的奇跡,長率2411%、印度號稱楷模,成長率903%、奇蹟只有一個,是中國成長率3104%。

而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如歐洲都在原地踏步,而反向衰退只有日本成長率(-16.6%),日本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美國:
在40年前是日本最繁榮的時候,美國為加強協防日本及台灣以對抗共產黨,支持增強日本的抵抗力,美國在經濟上給日本很大協助,從1960年到1989年,是日本經濟快速奔馳的30年。
在美國的保護支持下,日本產品橫掃全球,「電子消費品、半導體、汽車、鋼鐵、造船」五大產業市場,每年為日本賺取了巨額外匯,當時日本還是叫囂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半個美國。

但日本的野心狂妄讓美國大為震怒,首先就先收拾了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當時的日本半導體發展快速,在美國的護航與保護下,在DA(Design Assistant)軟體、晶片設計、生產設備、半導體材料、晶片代工、封測測試6大領域全面領先全球。

1984年艾司摩爾(ASML)才成立,但日本僅尼康(Nikon)一家公司,就佔據了全球光刻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根本沒有荷蘭的任何發展空間。當年如果再給日本10年時間,日本將壟斷全球晶片供應鏈。

圖/fhl.gr

日本半導體產業在80年代一度強大到可以吊打美國,逼得美國對日本發動全面貿易戰才將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打下去,所以比起荷蘭,美國對日本存有更大戒心,因此才放棄尼康。結果在美國的重壓之下,日本乖乖的交出了自己的核心產業,作死了東芝(Toshiba),親手毀掉了自己的科技,把所有和 晶片供應鏈相關的技術都轉讓了出去,其中韓國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目前日本僅剩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優勢。

台積電2024年2月24日進軍日本的佈局絕不只是代工,而是從前端製造到後端封測的完整產業鏈。讓日本半導體迎來浴血重生良機,台積電在(JASM)熊本一廠順利落地後,熊本二廠和三廠的規劃業已出爐。

台積電熊本廠(JASM)投入運行 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稱日本正「史無前例」地支持半導體業發展回流,JASM計劃在2030年將在日本採購的半導體設備和原材料佔比提高到60%。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18日在首相官邸與世界主要半導體廠高階主管會面,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五)就站在岸田文雄旁邊。(圖:日本首相官邸IG)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

30年前中國市場上最有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電子產品,幾乎全是(Made in Japan),無論是電視機、錄影機、音響、冰箱、洗衣機、相機…..各種電子設備,包括日本的汽車、日本的磁浮、日本的電子元件、工程設備、電梯,日本製造無處不在,日本的產品不僅賣得多而且高性價比,2012年時日本手機還在中國頗有市場,SONY、松下等同等功能的手機,是國產手機價格的3倍以上!事實上日本製造不僅僅是在中國這樣,是在全球都獨領風騷!

然而中國製造逆風飛揚,用10年的時間,徹底取代了日本製造,日本不僅僅丟掉了中國市場,更是丟掉了全球市場。
日本曾經在造船、家電、工程、鋼鉄這些領域都佔據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但是今天是誰佔據了全球半壁江山?
不僅日本製造在中國銷聲匿跡,中國製造更是全面反攻日本。

日德「同病不同命」

德國GDP雖然超過日本,但兩國其實同病相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日本和德國在許多方面的共同點進行了比較,尤其是兩國面臨的挑戰:

(一)是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日本和德國都有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但日本更為嚴重,日本人口自2010年開始持續下降,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私人消費增長乏力。
(二)是自然資源稀缺:
日本和德國都面臨自然資源稀缺的問題,這迫使他們依賴進口來滿足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三)是依賴出口和汽車產業:
兩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尤其是汽車產業),這使得他們對全球市場的波動和國際貿易政策變化非常敏感。

面對這些問題,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停滯,它還涵蓋了社會結構、人口老齡化、創新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的問題。日本政府在深感危機的同時,沒能做到「精準施策」。有分析指出,日本通過貨幣寬鬆政策和財政刺激誘發需求,導致產業結構更新換代進展緩慢,在科技創新和新興技術遠遠落後歐美,與日本相比,德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上遠超日本。

到了現在,日本所有的產業都丟光了,要麼是被美國脅迫轉移出去了,要麼是在和中國的競爭中全面失敗。

富士山(山梨)
圖/japan.travel

日本只剩下最後一塊觀光產業了,就是旅遊立國了。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訪日遊客人數中,達到959.43萬人次,創出歷史新高,佔到整體的3成。

2019年「旅遊業」貢獻了日本GDP的7.3%,超過了日本的「電子元件和鋼鐵產業」,同時,還吸納了9.6%的就業率,支持了528萬個工作機會,而其中中國的遊客(含港澳台)就達到了1677萬人次,佔比高達52.6%。
這還不算,日本的外國遊客中,中國遊客的消費佔比高達81%,絕對碾壓其它外國遊客,是日本絕對的財神爺,可以說只要中國遊客不去日本,日本經濟將遭受致命重創!
2023年日本旅遊業再創新高,中國遊客高達873萬人,超過第二名韓國的670萬人。
這些遊客為日本經濟貢獻了最大的力量,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數據,中國大陸地區的遊客消費7599億日元,消費能力遠超韓國,(JNTO)非常有信心的說:「儘管現在只恢復到了疫情前,也就是2019年的8成遊客左右,但我們很快就能反超2019年。」
只要旅遊這張王牌在,日本就還能繼續保住此旅遊經濟大產業。

The post 日本經濟界憂思重重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