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賈玲拳擊運動削掉50公斤肥肉!劉伯恩醫師:拳擊減重4點注意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2.27 09:00

最近大陸41歲女星賈玲,因為自導自演《熱辣滾燙》電影,並且在一年內借助拳擊運動與遵循「168間歇性斷食法」原則,意外削掉近50公斤肥肉,並在大陸引起一陣拳擊熱,紛紛嘗試各樣拳擊方式,來達到減重目的。國內肥胖專科減重醫師劉伯恩表示,拳擊運動能提升新陳代謝率,幫助減重,以及另有其他好處。

賈玲拳擊運動削掉50公斤肥肉!劉伯恩醫師:拳擊減重4點注意

肥胖專科減重醫師劉伯恩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每分鐘拳擊運動,大約可燃燒13大卡的熱量,比起跑步或騎車等有氧運動,的確有較高CP值的效果。以往練習拳擊的目的是著眼在肌力訓練,但因耗氧量的增加,連帶也可以提升新陳代謝率,間接也達到消耗熱量,以及減肥的附加效果。

拳擊運動有以下5大好處

歸納拳擊運動有以下5大好處:

1.增加肌肉量:拳擊運動可以有效的增加肌肉含量及肌肉強度,進而可以讓肌肉緊實,達到塑身的效果。

2.提升新陳代謝:在拳擊運動中,連帶提升新陳代謝率,而達到量分解及減重的效果。

3.提升心肺功能:拳擊過程中,因耗氧量較大,屬中高層的的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肺功能。

4.提升思考專注力:可提升思考的專注力,因在短時間就可提升含養濃度,進而也可促進腦內啡的濃度,達到心境”愉悅”的效果。

5.可增肌減脂:可使上半身的胸大肌及上臂肌肉緊實,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

拳擊運動可以有效的增加肌肉含量及肌肉強度,進而可以讓肌肉緊實,達到塑身的效果。

拳擊運動可以有效的增加肌肉含量及肌肉強度,進而可以讓肌肉緊實,達到塑身的效果。

拳擊運動減重4點注意

但是,劉伯恩醫師提醒,如果要藉由拳擊運動模式來減重,有以下4點要特別注意:

1.先做暖身運動:做拳擊運動前一定要先做一段暖身運動,避免有些強度過高的拳擊運動,會造成手腕部肌肉及關節的運動傷害。

2.保護頭部:如果是參與拳擊式賽程,也要注意頭部的保護措施,避免造成創傷式腦部病變。

3.運動後勿飲用碳酸飲料:拳擊運動完,不要補充太多的碳酸飲料,否則會使GI值瞬間飆高,反而容易囤積更多的熱量。

4.運動前補充蛋白質:而運動前約1小時,可以增加一些高CP值的蛋白質食物,一則可以補充熱量,二來也可作為肌肉生成的原料。

如果已有”虎臂熊腰”之體態,就要避免因肌肉過度操練而更加”結實”的困擾。

還有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做拳擊式減肥運動前,還是要請醫師做評估準備,才不會發生意外休克的危險。

至於拳擊運動的模式,也要有專業的運動處方的介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長期採用168間歇性斷食的人,若沒有攝取到身體足夠需求的各種營養素,就可能會出現疲倦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以及焦慮等狀況。

長期採用168間歇性斷食的人,若沒有攝取到身體足夠需求的各種營養素,就可能會出現疲倦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以及焦慮等狀況。

168斷食减肥法的盲點

除了拳擊運動,近日,賈玲參加節目訪問時,也公開自己的飲食為:大白菜、紫甘藍、彩椒、雞胸肉、糙米飯,並且維持「少油少鹽,一天20克油、5克鹽」,並且遵循「168間歇性斷食法」原則,盡量在8個小時內吃完。

但是,劉伯恩醫師卻點出168斷食减肥法有以下幾項盲點:

1.如果全天的總熱量不變,而要在8小時內完成,可能生理功能就無法在這短時間內完成充分消化與吸收的功能。

2.一般人的胃排空時間大約4小時,扣除睡眠及休息的8小時,還有8小時是在空腹狀況,可能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及低血糖狀況惡化,會造成血糖下降,而影響到正常生理功能,長久下來會影響到內分泌的變化。

長期168間歇性斷食的問題

需注意長期採用168間歇性斷食的人,若沒有攝取到身體足夠需求的各種營養素,就可能會出現疲倦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以及焦慮等狀況。尤其是本身是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不佳者,不適合長期採用168間歇性斷食減肥方法。

剛開始進行168間歇性斷食時,因新鮮感或靠意志力執行的作用,有體重下降的效果,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在進食的短時間內攝取大量,甚至超量的食物,以達到到飽足感。所以,雖然進食時間較短,但總量卻是增加了,以致體重一段時間後,體重還是很容易增加回來。

👉推薦閱讀:168斷食減重怎麼吃才有效?減肥效果、好處、壞處、風險一次看懂!

👉推薦閱讀:怕胖不吃早餐?減重從早餐開始!劉伯恩醫師:早餐不吃肥4大原則

【延伸閱讀】

糖胖症和糖尿病有關嗎?簡鈺樺營養師揭:5要訣遠離糖胖症

水果農藥殘留蟬聯第一名是它!程涵宇營養師:1招降低農藥殘留

失智症必吃地中海飲食!黃彥翔醫師:3招「趨吉」、2招「避凶」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34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