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
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見圖,資料照)接受訪談,剖析台灣大選後內部形勢,認為台灣面臨三大議題,即如何處理兩岸問題、內政問題以及如何更好的進行資源分配。
二月十七日,我在台北市親民黨辦公室訪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剖析台灣大選後島內政治最新形勢,詳談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以下是訪談內容摘要:
問:台灣大選後三黨不過半,民進黨掌總統與行政資源,國民黨可掌立法院議事程序,民眾黨力求發展,政局情況與蔡英文、陳水扁時期又不相同,宋主席對此有何看法與期待?
答:大選結束後,國際情勢改變,國內情勢也有所改變。大選結果證明了一件事:「台灣意識」不等同於「台獨意識」。民進黨未能獲得年輕人的支持可以看出,即便是具有「台灣意識」的年輕人,不見得會想上戰場與大陸搞軍事對抗。
從政黨政治運作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台灣現在面臨急切「內部整合」的問題。過去由政黨或是黨主席來掌控黨籍立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或是民眾黨,不是光靠黨主席交代就可以形成黨團共識,這當中還牽涉到立法委員的個人因素、政策主張不同、地方利益以及派系的考量,不容易成為一言堂,黨主席與黨中央的權威面臨著重大挑戰。
除了政黨內部整合問題外,在政黨與政黨之間,對於重大問題的整合也將是台灣未來國會也就是立法院所面臨的課題。
總結來說,台灣未來面臨三個重大議題:
(一)如何處理好兩岸問題?在我看來,雖然三個政黨各自有各自的立場與主張,但是不會有哪一個政黨會公開反對兩岸有建設性的對話機制,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去促成?不能再「逢中必反」,也不能「逢綠就抗」。
(二)如何處理好內政問題?像是近期食安的問題,之前缺水、缺電、缺蛋等民生問題,以及面對世界各國共同因應的極端氣候變化、景氣蕭條、糧源、能源短缺、人口老化、醫療照顧、毒品治安等挑戰,都牽涉到新政府如何「治理」的挑戰。而即使工商發展也不可迷信台灣可單獨靠一座護國神山如台積電(台灣集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三)如何處理好資源分配的問題?這當中包括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分配、六都與非六都的資源分配,以及如何照顧偏鄉離島、拉近貧富差距、中小企業與庶民經濟所面臨世界經濟不景氣衝擊的因應對策。
問:近年來兩岸關係不睦,今後應如何改善兩岸關係?
答:這個問題,我在大選期間就已經看到並開始處理,也正式向台灣社會大眾提出三個呼籲:
第一,二零二四年大選結束、新當選總統「520」就職之前,應舉辦「台灣共識國是會議」,朝野各政黨坐下來,共同凝聚「台灣共識」,勾畫出台灣處理兩岸問題的底線。
第二,宣布台灣海峽為「和平緩衝區」,兩岸軍機與軍艦互不穿越海峽中線,國際民用飛機與商船可無害通過。世界各國的軍艦、軍機應知所節制避免通行台海,改在太平洋通行,以免引發兩岸戰爭。
第三,在台灣不搞台獨、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及不推動統獨公投等前提下,兩岸應「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共同恢復建構建設性的對話機制,就兩岸實質的經貿、旅遊磋商可行對策。
問:美國與台灣方面有長期密切關係,過去五十年來,與中國大陸亦有相當之往來與合作關係。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現代化發展速度超過預期,甚有與美國在國際政經市場競爭局面,美國自特朗普(川普)總統以來即日益以中國為競爭對手,在貿易與軍事方面採取限制與圍堵策略。而台灣處於第一島鏈前沿,又掌握部分高科技產品鏈,成為美國戰略性重點控制地區。民進黨相當配合美國發展印太策略,中共視為「倚美謀獨」,過去三年來,中共軍機與戰艦圍繞台灣海峽,造成台灣重大安全威脅。台灣介於美中競爭中間的處境,若欲與美中脫鉤或走中間路線,皆有困難。對此情形,宋主席有何看法與建議?
答:美國長期以來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盟友,從二次大戰以來,我們與美國有多年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但我們也不能天真地誤以為美國會為台灣而犧牲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捲入到不必要的戰爭或衝突中。美國對外政策基本上還是捍衛美國的基本國家利益。
此時此刻,美國也面臨著年底總統大選、俄烏戰爭、中東問題以及北朝鮮問題,此時不可能再讓台海問題成為另一個麻煩。
台灣沒有條件也無意成為大國國際戰略因素下,牽制中國大陸的籌碼或馬前卒,捲入一場永無止盡的軍備競賽,讓台灣長期處於戰爭威脅的陰影之中。
同樣的,中共當局也應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除了少數極端獨派人士刻意罔顧歷史,漠視政治現實,絕大部分台灣人民所追求的是要過著民主自由與繁榮安定的生活。為了台灣持續發展經濟,中共應同意讓台灣加入非關主權的國際經貿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