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客家食材.植物做藝術品 客家主題公園展出

客家電視台/錢薇如 徐榮駿 臺北 2024.02.15 12:44
飲食能呈現一個文化、生活的方式與面貌,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推出「客家飲食文化」展覽,展覽集結了五位藝術家,以客家食材、草本植物、採集飲食的記憶,轉換成藝術作品,作品會在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一路展出到3月底,讓民眾感受觸覺、嗅覺、視覺等多重感官體驗。 圓桌上擺上杯盤碗筷,這是要熱鬧過新年嗎?其實是。 記者 錢薇如:「很多人在過年的時候,都會和親戚朋友坐在這種圓桌一起聚餐,一起感受過年過節熱鬧的氣氛,現在有藝術家,將客家經典(傳統)曲調《病子歌》,變成菜單和藝術作品,讓大家更加了解,女性跟客家飲食文化關係。」 藝術家 顏亦均:「因為"病子歌"主要是在講懷胎10個月,一個女性逐漸變成媽媽,最後真的小孩出生了,她真的變成媽媽,這個有點 一個這個過程的感覺,然後我才開始深入去研究說,妳不管說女性的身分啊,或者是女性相關的思考。」 將鮮紅康乃馨,放進表面不規則的藝術裝置內,藝術家將《病子歌》歌詞,連動建模軟體用3D列印方式,產出立體雕塑,一旁桌面上的菜單,用手機掃描QR Code,便可進入專屬的AR濾鏡,將臉對上螢幕上就會出現,《病子歌》上的客家菜餚及歌曲,令人會心一笑的設計,讓民眾輕鬆認識客家飲食文化。 藝術家 顏亦均:「這幾年你進到餐廳,很多都是要你去掃QR Code點餐,所以我覺得這個連結,是容易比較讓大家有共鳴,就是我看到餐桌、看到菜單,然後可以掃QR Code,所以我就把一個我設計的AR濾鏡,限動的濾鏡把它放在QR Code裡面,讓這些菜,你可以在限時動態裡面,看到這些虛擬的菜色。」 將咸豐草、魚腥草及艾草等藥草,重新拓印、塗鴉,在回收的文宣紙、壁紙創作並懸掛,這些藥草吸附或揉壓在紙上,更能保留住氣味,也藉此重新詮釋客家花布的樣貌。 藝術家 李翊誠:「所以我用紙的原因是在於說,我想要把,就是比方說艾草上面會有味道,或者絲瓜會有它的味道,我想把這些五覺的東西,視覺、味覺甚至是觸覺,因為我在摸它的時候,我在拓畫它的痕跡的時候,其實也是把觸覺的東西給融入進去,把它壓縮在紙的平面上去呈現。」 五顏六色布條,長短參差不一高高吊掛,這件作品靈感來自粄條,藉此呈現米食工法與細緻的料理程序,藝術家們將傳統料理解構再結構,用現代眼光,帶領民眾深入認識客家飲食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