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高雄都會公園園區具不同特性 自管處因地制宜營造多元友善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2.07 18:13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日前平面媒體刊載高雄都會公園一、二期園區疑有差別待遇情形,實際係為了符合現地不同地質條件採行不同經營管理模式。為免外界誤解,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自管處)特別說明,該公園一期園區35公頃(85年開放)早期是台糖青埔農場,地質較佳;二期園區60公頃(98年開放)是原西青埔垃圾衛生掩埋場改造而來,因下方垃圾尚在逐年分解,地質相對較不穩定,承載能力受限。

由於一期園區地質環境較穩定,樹木生長條件較好,初期遊客遊憩主體經營以此園區為主,配置較多的生態、休閒、遊憩及運動設施,長期發展逐漸成為民眾喜歡停留聚集之處;二期則因覆土較淺且垃圾仍逐年分解中,土地尚有沈陷的狀況,不適合建設過多的人工設施,該區遂以棲地復育、森林植物公園為主體經營,分區進行樹木栽植及生態復育營造空間,同時提供自然步道及眺望休憩點等低密度遊憩活動。

另媒體所刊登有雜草的道路設施實非屬公園範圍內,已通知相關權責單位改善,公園內環境清潔每日均有派員清理打掃,自管處也特此澄清。自管處表示一、二期園區原都有配置兒童遊戲場,包含舊式溜滑梯等皆屬早期兒童遊戲設施,為確保遊客及兒童安全,經檢視因部份毀損不堪修復且不符現今「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已陸續拆除。後適逢民意對設置特色兒童遊戲場之期許,自管處積極採納地區民眾參與建議及考量區位條件,擇定於親子活動熱絡的一期園區大草原西南側設置,目前工程進行當中,預計今年(113年)6月完工。

為持續二期園區森林植物公園的經營理念,自管處戮力植栽養護也曾與中油、中鋼及日月光等民間企業辦理植樹活動,將荒野漫漫的垃圾掩埋區,逐步成就今日二期的林木景觀,後續仍朝生態棲地與樹木復育的方向邁進。今年更已與萬海航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全園區種植1,000株樹木,期待未來整體都會公園能提供民眾不僅運動、休閒、遊樂,還有兼具豐富生態、自然療癒的多元環境機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