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近年來政府與企業倡導永續,如何減少生產過程的廢棄副產品,或是投入再次使用,產生新的價值,是門顯學。台灣知名紡織業者達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紡),1月20日與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世界公民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將生產過程中裁切下的布料與邊角料,無償提供給世界公民中心,用於難民婦女編織工坊,不僅能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更是創造有意義的工作機會,支持國際人道援助,提供難民危機的解決方案。
達紡為台灣少數垂直整合的針織廠,致力開發高機能性的彈性布料,供應給全球大型成衣廠。然而紡織傳統上屬於高污染產業,且過程中往往有大量的邊角料與低利用率的布料,以及大批客戶要求的樣品布匹,皆無法成為最終的成衣,必須當作廢棄物處理,無論是掩埋還是焚燒,都對環境產生負面效應。創辦人黃國彭表示,若這些材質良好的原物料,能夠有再次做成商品的機會,便可發揮更大價值。因從新聞了解到世界公民中心在敘利亞土耳其邊境所做的貢獻,便希望能夠一起參與對難民的關懷,讓台灣的品牌與力量,在國際上發揚永續的軟實力。
世界公民中心負責人裘振宇教授特別從土耳其返台,拜訪達紡位於桃園觀音的總部,親自表達感謝。世界公民中心創立至今,受到非常多台灣民眾與企業界的幫助,得以開辦各種極具永續理念的專案,包含婦女紡織工作坊,兒童教育,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及影響力商業模式,這次蒙受達紡的大力贊助,能夠固定以40呎貨櫃的規模供應土耳其世界公民中心紡織原料,能夠為數千位婦女創造工作機會,各式成品例如針織包,圍巾,裝置藝術品等,更是能銷回台灣或直接進入歐美市場,不光是產生收益,更是促成消費者與受幫助者最好的連結。
根據具備探盤查師資格專家吳峻宇換算,每一公斤的低利用率布料若能充分回收利用,比起當成廢棄物處理,可以節省3公斤多的碳排放,以一個婦女編織肩背包為例,平均需要3-5公斤的布料,也就是降低約莫12公斤的碳排放,聯合國顧問黃一展分析,透過這樣的過程,在符合國際標準的原則下,也有機會爭取低碳商品標章,甚至是申請取碳權,創造額外的效益。裘在受訪時也表示,這些具有環保與人道意義的商品,也有不少追求ESG的精品業者十分感興趣,未來在商務合作方面,會更積極與知名品聯名,攜手台灣隊廠商,共同打一場漂亮的國際盃。
圖片提供:土耳其台灣中心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