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喧騰多時的台北區、北區醫院評鑑,終於揭曉,衛福部長薛瑞元今(6)日上午宣布,台北區(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共有10家醫學中心,新增2家,分別為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則因區域人口數增加,新增新竹台大分院為醫學中心。
北慈、雙和升格! 有助提升新北醫療資源
薛瑞元表示,這次台北區共有11家醫院申請醫學中心評鑑,成績均達醫學中心評鑑標準,且排序第7至10名醫院成績相近,審議委員認為排序前10名的醫院均已具有醫學中心或準醫學中心資格。
這次新增2家醫學中心位於新北市,將有助於均衡新北市醫療資源。至於健保點值,以11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推估,台北慈濟、雙和醫院晉升為醫學中心後,約支出約為1億6千萬點,占該分區總點數0.09%,對健保財務影響尚屬輕微。
▲112年度醫院評鑑結果出爐,台北醫療區新增2家醫學中心、北區新增1家醫學中心。(圖/衛福部提供)
至於北區,則因人口數已近400萬,依人口成長之醫療需求,增加1家醫學中心。薛瑞元說明,113年度醫院評鑑如遇有相同情形,將比照辦理。醫界認為,目前為準醫學中心的高雄義大,也將晉升成為醫學中心。
▲考量北區人口數、就醫需求增加,衛福部經過評鑑將新竹台大分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圖/衛福部提供)
醫院評鑑制度未與時俱進 衛福部組改革小組
薛瑞元強調,醫學中心評鑑目的在於提升醫學中心服務品質,並使其配合政策發展。其任務指標審查合格門檻包括,醫院評鑑成績占40%、教學醫院評鑑成績占20%、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成績占40%之比例,核算總成績。
醫院評鑑制度原來並非因應排序成績設計,各醫院接受醫院實地評鑑,由不同委員評量,評分標準難以齊一認定,且制度已近20年未進行大幅度修正,又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上一次醫學中心評鑑為7年前,在未能適當調整制度情形下,各醫院評鑑成績持續進步,差異逐漸縮小。
為了提高鑑別度,衛福部112年12月成立醫院評鑑改革小組,就醫院評鑑制度進行盤點及全面檢視,研修重點著重醫療服務品質之主軸,提升評鑑基準鑑別度,研擬專任評鑑委員制度,加強評鑑基準與持續性監測指標連動。預計2年內訂出醫院評鑑基準初稿,並進行試評,3年後下一輪醫學中心評鑑正式上路。
評鑑結果出乎意料! 醫學中心定位需審視
針對此次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衛福部考量各項變動因素後,深思熟慮公告最終的審查結果,醫界應予以尊重,但也有學會會員反映評鑑結果出乎意料,若能在去年評鑑申請作業程序上,說明清楚醫學中心新增容額會更妥善。
洪子仁表示,本次台北區增加2家醫學中心皆位於新北市,由於醫學中心肩負最尖端的醫療角色,以此角度確實能提高新北巿民照護品質,均衡台北市與新北市醫療資源的配置。他也提到,台灣地區每200萬人口需要1家醫學中心,以此估算全台僅需12家,而目前已有19家,數量增加並非不可行,但也應注意其定位與角色。
▲目前位於台北市、新北市的醫學中心共有10家。(圖/衛福部提供)
醫學中心承載國家重要醫療任務,在提供重難罕症及特殊疾病醫療、提升區域醫療水準落實分級醫療、提供卓越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創新研發帶動醫療產業發展並配合國家政策,肩負社會公益責任。洪子仁坦言,醫中是醫療照護體系中的最上層,民眾常會認為其技術最佳,在財務負擔許可下以此為首選。
醫學中心數量增加應考慮到健保給付、醫療轉診制度等問題,若未適度數量控管是否會造成醫療資源的分散及醫學中心社區化、區域醫院化的風險發生。洪子仁認為,此次醫學中心名額增加,應請專家學者系統性的考量評鑑制度如何修改,通盤思考醫學中心增額後對健保支付制度、醫療轉診及台灣醫療照護制度的影響。
# 首圖來源/NOW健康資料照
更多NOW健康報導
▸過年大魚大肉「腹」債難消! 避免腸胃不適先做2件事
▸【專題】面對男女頭號癌症殺手別怕!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