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看懂民調》濫用民調 賴祥蔚:已影響選舉公正

聚傳媒/ 2024.01.31 11:24

看懂民調》濫用民調    賴祥蔚:已影響選舉公正

看懂民調》濫用民調 賴祥蔚:已影響選舉公正

【宋思彤報導】賴清德在 2024 總統大選勝出,成為中華民國最新一任總統。不過,在競選期間,有相當多的民調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傳播學者賴祥蔚指出,部分民調可能被拿來做選舉策略的運用,除了會干擾選民判斷外,更可能會影響民調公信力與台灣民主

2024 總統大選結束,賴清德擊敗侯友宜、柯文哲當選新一任總統,並囊括 4 成選票。不過在總統、國會得票率均未過半,成為近 20 年以來的「雙少數總統」。

 

回顧總統選舉過程中,諸多與民調相關的政治事件,令讀者最有印象的莫過於 11 月藍白合的「統計誤差」爭議,甚至產生了「全民瘋統計」的社會現象;此外,屢次備受矚目的「內參民調」,也成為了選戰後期的焦點。

全民查假會社的「看懂民調」專欄特別與 Podcast 節目《愛x 嘴x 長知識》合作,摘錄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賴祥蔚教授接受中華人權協會高思博理事長的專訪內容,並討論民調抽樣的學理與分析,以民調科學作為出發點,討論內參民調、民調策略與封關民調的準確性。賴祥蔚教授也是全民查假會社「看懂民調」計劃的主持人。

封關民調的準確性

根據「看懂民調」專文顯示,17 組的封關民調中,「老牌機構」的數字較為精準、誤差也較小。不過,民調有所謂的「封關期限」,意即選舉前 10 日依法無法發布任何民調資料。賴祥蔚認為,拿來檢驗的大多是封關前的數據,距離投票日還有 10 天,有一段時間的差距,這之間可能還會有選票之間的流動,是無法被預測到的。

 

賴祥蔚表示,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選前封關的民調如果跟選舉結果相仿,「也有可能是猜到的」。不過他也指出,這次的選舉從民調封關到投票,並沒有什麼重大的事件發生(例如:2004 年的 319 事件等),因此影響應該不大。

「除了突發事件,大家還會擔心的就是『棄保效應』會不會發酵,但結果沒有」。賴祥蔚認為,這次封關民調與選舉結果的比較,應該能在相當程度上,判斷這些民調機構的準確度。

《聯合報》在「看懂民調」的評比中,在三組候選人的誤差都是最小,誤差加總僅有 0.52%。賴祥蔚指出,這樣的結果「幾乎是百分之百精準」,不過這樣的結果,也多少囊括了一些運氣成分存在。

「只要做民調,就一定會有誤差存在」,賴祥蔚指出,只要民調機構做出來的結果,跟它實際得出來的得票比例,在誤差範圍之內,「我們都可以說,這樣的預測結果是很準的」。

民調的科學性與內參民調

民調的「眉角」相當多,從執行機構、問卷設計,到訪談時間都有可能造成結果不同。不過,依照科學做出來的民調,在這幾次的總統大選,都會被候選人挑戰。

 

賴祥蔚發現,這次選舉有相當多的「非傳統民調」,像是街頭民調、預測當選機率等等,不過,這些數字在公佈時,其計算方法、科學是否驗證,以及調查的透明度都會被質疑。不過,這些數據也在選舉過程中,成為討論焦點之一。

擁有多屆總統大選觀察經驗的賴祥蔚發現,在這幾屆的選舉過程,民調趨於落後的候選人,都會強調「傳統民調並不準確」。所以每一次開票,老牌的民調機構很相當緊張,擔心選舉結果會讓民調「翻船」。

此外,這一次的總統選舉,柯文哲亦跟坊間機構輪番開戰,但開票後仍舊再度應證了「民調的科學性」。民眾黨委託求真民調的多份數據顯示,柯文哲是第二名,而且跟賴清德在誤差範圍內。事實證明與結果大相徑庭。

 

「其實內參民調,主要是提供內部參考使用」,賴祥蔚說明,這些數據可以讓各政黨了解接下來選舉的「打法」,例如:年輕族群的支持度低,就在接下來的選戰「特別加強年輕族群的溝通」。

正常情況下,內參民調應該要是準的,但這次民眾黨的內參民調卻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在開盤後「翻車」。賴祥蔚指出,雖然委託的求真民調比較新,但總經理關智宇其實在業界有一定的資歷,問題可能出在調查或加權。

「內參民調的原始數據,其實都還蠻準的」,賴祥蔚以近幾次公布的民調報告指出,這些數字在加權之後,就跟實際得票的比例相差甚遠。「這到底是加權出問題、還是哪裡出問題,這可能就要民調公司自己來回答了。」

民調的選舉策略

「在這之中,可能還涉及到了選舉策略的運用」。賴祥蔚指出,民調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戰略性武器,不論準確度如何,可能都會對選民的認知造成干擾,甚至影響到最後的投票行為,對於社會信任的傷害相當大。

賴祥蔚以上一屆(2022 年)的新北市長選舉為例,國民黨的侯友宜對上民進黨的林佳龍。「選前投票,林佳龍的宣傳車不斷廣播『已經很接近了、就差你一票』,結果最後開票結果差距相當大」,變成一種對支持者喊話的心裡效果,而「沒有認真做的民調」則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果這變成一種工具,可能會讓大家不相信民調,對於民調產業、台灣的民主都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若要避免民調成為策略的動員工具,賴祥蔚建議,最基本的就是要落實資訊公開,透過第三方機構檢驗各家民調,讓整個產業都能透明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