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落實「三不政策」人猴保持距離才能和平共處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1.31 16:46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有關日前網路媒體刊登「幫『平衡報導』!林OO成獼猴代言人,理解包容才能破迷思人猴共存」乙則報導,文章中並有獼猴乘坐於民眾頭、肩的照片,說明因臺灣獼猴熟識該民眾,而有此行為。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自管處)提醒,壽山為臺灣獼猴自然棲地,到訪民眾請務必落實「三不政策」─「不餵食」、「不接觸」、「不挑釁」,與獼猴保持距離才能讓人猴和平共處。壽山因長期存在人為餵食問題,導致獼猴失去其正常行為,轉而接近人類以謀取食物,呼籲民眾與獼猴應保持距離,勿使獼猴習慣接近人類,失去其自然的生態習性。

近年因獼猴跳上身引發的人猴衝突案件有增加趨勢,如去年即有民眾在四棵榕遭獼猴跳到背上,造成該名民眾驚嚇且遭咬傷。自管處進一步說明臺灣獼猴為野生動物,正常獼猴因其體型與人類相差懸殊,看見人類接近會自行走避。如遇獼猴跳到身上,最重要的是冷靜沉著避免衝突,可緩步移動到樹旁,使身上獼猴可順勢跳往樹木或地面。切忌揮動四肢或作勢攻擊獼猴,會造成獼猴緊張,誤以為人類要攻擊牠,可能為求自保而發動攻擊。

關於民眾詢問近年來壽山獼猴是否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自管處長期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壽山獼猴族群調查及疾病監測,從101年到現在的獼猴調查顯示,壽山獼猴總數持續在1,100~1,500隻左右,族群量並沒有快速上升,主因是獼猴的行為改變,變得主動接近人類,因此民眾常覺得獼猴數量增加。

屏科大蘇秀慧教授解釋:「許多會主動跳到人類身上的獼猴是因為曾有跟人類互動的經驗,發現接近人類有機會取得食物。例如在餵食嚴重的區域可以觀察到較多獼猴跳到人類身上的情形,這種行為在臺灣其他區域的野生獼猴不曾觀察過。像這樣人類和獼猴近距離的互動可能造成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播,同時也會造成不肖人士有機會傷害獼猴,或是發生人猴衝突而使民眾遭到獼猴攻擊。即使民眾與獼猴互動的出發點是希望更加瞭解獼猴,但人猴互動所認識到的獼猴行為並非其在野外環境下的自然行為,且對於獼猴的行為和健康的負面影響遠高於正面影響。」蘇教授進一步說明,「習慣與人類互動的獼猴會傾向待在固定的地方,等待從人類身上獲取食物的機會,除了活動範圍減少不利健康外,獼猴在森林生態中扮演的種子傳播功能也消失了。」

112-113年與屏科大合作進行進行臺灣獼猴族群監測及疾病與健康研究調查計畫,計畫主持人屏科大陳貞志教授也解釋:「臺灣獼猴與人類有許多人畜共通疾病,例如獼猴疱疹B病毒、登革熱和阿米巴原蟲…等。2021年中國一位獸醫師在與獼猴接觸時不慎感染獼猴疱疹B病毒死亡,反觀國內,成年臺灣獼猴個體之B病毒感染率高達100%,當民眾與臺灣獼猴接觸時,即增加此對人類具高度致死性疾病感染的風險。」「人畜共通疾病的流行雖然目前尚未發生,但風險不容忽視,因此人類跟所有野生動物都要保持距離。」陳教授補充說明:「根據近年研究發現,壽山的獼猴處於高度緊迫狀態,極有可能是因為高密度的獼猴數量和頻繁的人猴衝突所導致。緊迫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染病風險也會上升。」陳教授最後提醒:「當獼猴習慣親近人類,會使搶食等人猴衝突事件頻繁發生,並造成人畜共通疾病傳播。因此面對所有野生動物,都應該保持距離。」

自管處特別提醒,為了避免改變野生獼猴的生態習性,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訂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第9條規定:「餵食獼猴及其他野生動物」將面臨3,000元罰鍰。另根據「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第4條規定,在高雄市鼓山區等6區內不能接觸或餵食臺灣獼猴,違者將處5,000至1萬元罰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