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滑板運動起源街頭 2020年東奧列競技項目

客家電視台/林敬祐 臺中 2024.01.29 13:00
滑板運動起源於街頭,過去曾被當成是青少年的次文化,2020年東京奧運首度成為競技運動項目後,成為被推廣的競技運動,不過早期在臺灣因為場地限制加上民眾的刻板印象,讓滑板運動就像當年撞球運動,誤會的多而了解的少,因此曾有一群熱愛滑板的玩家不惜在街頭陳情抗議,希望政府重視滑板運動,放寬場地限制。 資深滑板玩家 陳威名:「在25年前的那時候的臺中市,滑板是滿小眾的一個運動,然後我們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去做練習。」 曾被稱為「人行道上的衝浪板」,滑板運動現在逐漸受到歡迎,其實這項著重自我風格,以及不受束縛的街頭文化,對身體協調與反應敏捷,也有很大的幫助,都市街道常見的高低落差設計,正符合滑板運動的需求,在早期發展時整個街道,幾乎都是滑板的表演舞台。 過去滑板玩家因為沒有適合場地,只好在街道裡冒險穿梭,和汽機車爭道飆速滑行,這些在街頭競速多年的滑板人,幾十年來不斷向政府發聲,爭取滑板用地。 資深滑板玩家 陳威名:「我們不希望找一群人,好像無所事事製造社會問題,然後在社會已經不了解我們的情況下,再加上不好的一些印象,所以我們、我舉辦了60次的街滑,最少有15個人 最多全臺灣都來,我們有100多人,這麼做不代表我們比較厲害,這麼做只是證明說,很多人跟我們有一樣的需求,不知道如何發聲。」 滑板業者 劉嘉為:「很容易遇到飆車族的啊!然後會互相看不順眼啊!叫囂動啊!甚至動手啊!都會有。」 年輕、叛逆、想飛、嘻哈,是社會大眾對滑板人的印象,因此要從街頭文化走向奧運最高殿堂,其實一開始相關單位也傷透腦筋,畢竟這項運動還是非常新穎。 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副祕書長 潘莉青:「它的發展文化或許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進入競技運動,這個領域來講的話,它的發展路程是比較短的,所以目前我們面臨到的問題是,沒有好的教練就不會有好的選手。」 「中正盃錦標賽,我要拿第1,耶!」 協會方面也想盡辦法去日本找教練取經,讓選手們移地訓練,然而訓練場地及相關維護也是一大問題。 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理事長 劉福財:「現在最缺的就是場地,第二個就是教練再來選手,所以我們有計畫要向日本聘請好的教練,聘請好的教練來臺灣教我們的教練,我們的教練再來教小選手。」 「1、2、3轉!要蹲低,而且你看你轉不夠多,哪裡痛?哪裡痛?跟我講,(手超痛的!)哪裡痛?手是不是?放輕鬆,等一下就好了,深呼吸,深呼吸,等一下就好了,後腳,推!GO!出發!對!踩緊,好!你看你看!你左腳又動!」 學著如何跌倒、怎麼更專心,這些慘痛代價都是必經過程。 小小滑板手 蔣卓曄:「練厲害的時候去那個出國,然後去奧運比賽拿到獎盃,然後送給我媽媽(真的喔!)」 小小滑板手媽媽 陳語婕:「他大概3歲時候開始學的,那時候真的是很心疼,可是我又覺得他都沒有放棄,那我當然要一直鼓勵他。」 滑板教練 施旭彥:「我自己也蓋了一個一個自己,屬於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場地,然後來帶小朋友這樣,帶、不只小朋友學生這樣,希望未來他們有可能真的是可以為國爭光,然後繼續把滑板這個東西推廣下去。」 資深滑板手 王天麟:「臺灣亞洲人就是劣勢,就是有些東西身材優勢輸掉,所以有很多項目是無法得牌的,但是其實滑板就相對在這個上面是沒有這個(限制)。」 2020日本滑板元年,東京奧運上日本選手鍍金,滑板一夕之間炙手可熱,也改變大眾對滑板的印象,臺灣滑板人在他山之石借鏡下,又多了一個可以成功發展的運動選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