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學子寒假必訪 也是新莊第一所學校

聚傳媒/ 2024.01.29 09:19

學子寒假必訪   也是新莊第一所學校

學子寒假必訪 也是新莊第一所學校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寒假以及過年期間,學子必訪的勝地是哪?答案是文昌祠,因為文昌帝君的生日就在農曆二月初三(2024年是3月12日),學子在放假時,剛好可以趁著神明誕辰之前的良機去造訪。

一般人顧名思義,以為文昌帝君就是掌管文宗,所以跟求學、考試、功名有關。其實說起文昌帝君,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可能牽涉許多歷史人物與古代的不同神明,值得另外撰寫專文分析。

根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的研究,文昌帝君的來龍去脈有很多完全不同的版本,但確實從唐朝以來就受到歷代朝廷的詔封,甚至有了「北孔子、南文昌」的說法。

文昌帝君也是文財神,所以可以祈求保佑的不只是功名,還包括了事業、錢財、福壽、甚至是愛情等人際關係。

新莊的文昌祠就是為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名列市定古蹟,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碧江街20號(見照片,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提供)。

文昌祠的歷史悠久,清朝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出版的《淡水廳志》就記載新莊文昌祠是淡水廳(當時彰化以北全部隸屬於淡水廳)的五間文昌祠之一。

《淡水廳志》記載如下:「文昌祠,一在廳治東門內,嘉慶八年同知胡應魁建,道光十七年同知婁雲修。一在新莊街,嘉慶十八年縣丞曹汝霖捐建。一在芝蘭堡,有記。一在桃仔園,同治六年,同知嚴金清諭紳董李騰芳、徐玉衡捐建。一在枋橋街,同治二年,紳士林維讓、維源捐建。」

根據研究,新莊文昌祠在西元1813年建於慈祐宮之旁,到了西元1875年遷到碧江街現址。

這是因為新莊最早只有祭拜媽祖的慈祐宮,後來裡面增設文昌帝君的神位,以便祭拜。嘉慶18年(西元1813年)新莊縣丞曹汝霖(直隸人,不是民國的那位曹汝霖)提倡修建慈祐宮,後來又用餘款在其右側興建文昌祠,專祀文昌帝君,並且在祠內附設學堂。

60多年後的新莊縣丞傅端銓(浙江人)想要擴大辦學,認為當時的文昌祠面積太小,所以聯合地方士紳陳式璋等人募資,在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興建碧江街現址的文昌祠,面積增為三倍多,在文昌祠左側護龍設立「崇文閣」當義塾,以便辦學。

文昌祠的建立,反映出新莊已經從原本的開墾聚落,發展成為穩定的仕紳社區,因此重視文教。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教導日語,在明治31年(西元1898年)直接使用文昌祠設立「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同年公學校令發佈之後,改傳習所為公學校,「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變成「興直公學校」,到了明治31年(西元 1910年)新的校舍蓋好,公學校才遷到現址,後來改名為新莊國小。

文昌祠在日治時期雖然變成國語傳習所以及公學校,但是原本的崇文閣沒有停辦,一直持續漢文教育,直到日治末期推動皇民化運動時,禁絕漢文教育,文昌祠的義塾教育才停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