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去年搶救送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的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病人,經急診急救有59%恢復自主循環有呼吸心跳(ROSC);其中,有50%經搶救後送至加護病房積極照護,在生命跡象穩定後轉入普通病房,直至康復出院的OHCA病人高達15%,為新北之冠。
圖/臺北醫院與新北消防共同為OHCA康復病人慶祝重生。(臺北醫院提供)
臺北醫院今(29)日特邀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及3名康復重生的病人,一起舉辦「OHCA病人康復重生感恩記者會」,歡慶病人重獲新生;臺北醫院長鄭舜平表示, OHCA病人能夠康復出院、順利存活,與急重症醫療團隊、重症照護在各個環節的緊急處置非常相關,但都要先感謝新北市政府消防局迅速出動、緊急救援,才為OHCA病人增加最大幅度的存活機率。
新北市56歲胡先生去年4月工作時昏倒、無呼吸心跳,經救護人員即時進行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電擊及17分鐘的CPR,並緊急送到臺北醫院,急診醫師判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外科主任陳威元放置葉克膜穩定後,送往心導管室由內科主任黃建元放置IABP主動脈內氣球幫浦,發現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嚴重阻塞99%,立即處置病人放置塗藥支架,出院後配合回診及心肺復健。
胡先生分享,原定要在8月出國旅遊,當時非常擔心可能成為泡影,所幸在與主治醫師黃建元討論並評估病況後,在同年7月放置第2支心導管,將第2條已阻塞90%的的血管打通,並配合藥物控制,順利康復且如預期般的出國旅遊回台,真的非常感謝消防局救護人員及醫護人員。
新北市71歲吳奶奶有高血壓,去年8月胸痛時倒地,當場失去呼吸心跳,幸好女兒透過救護人員電話指引做CPR,直到救護人員到場接手,再施以AED電擊3次,吳奶奶在救護車前往醫院的路上恢復心跳;急診醫師處置後由內科主任暨心臟內科黃建元醫師緊急放置心導管,將阻塞了100%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打通,兩週後順利出院,並經過心肺復健與規律服藥,如今生活正常。
新北市46歲陳先生回憶去年9月到宮廟祈福時,突然倒在洗手間內,失去無意識、口吐白沫,民眾發現異常通報119並配合急救指示執行CPR持續16分鐘,直到救護人員到場將陳先生送上救護車;到院緊急插管處置後會診心臟內科主任黃啟銘,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執行心導管裝置2隻心臟支架,將完全阻塞的右冠狀動脈及左迴旋支動脈打通,醫療團隊照護後順利康復且定期追蹤。
內科主任暨心臟內科醫師黃建元說,OHCA是指「院外心跳停止」,也就是「猝死」,推估台灣每年有5千至1萬人發生猝死,所謂的「猝死」,是指症狀從開始到心跳停止,發生在1個小時以內,死亡率極高,在非外傷所造成的猝死忠,9成以上是心因性,而其中高達成是由於「急性心肌梗塞」造成,也就是俗稱心臟病發作;當心臟病突發時,要盡快打119,並服用硝化甘油舌下錠。
此外,但若血壓已下降或眼前發黑接近暈厥時,切勿使用硝化甘油舌下錠,因為硝化甘油舌下錠會使血管擴張,讓血壓更低,導致休克,若看到有人突然倒地,趕快確認對方有沒有呼吸,若沒有就是OHCA,應立即撥打119、請旁人在AED取得前立刻為對方做CPR,直到消防救護人員到場接手;黃建元呼籲,盡早呼叫119、盡早CPR、使用AED,就有可能爭取多一分一秒的生命。
黃啟銘指出,常見典型的心肌梗塞前兆包含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提醒大家多留意身體變化,平時要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適當運動、飲食控制,如果突然發生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是發汗、暈眩、無力,請盡快就醫;高血壓等慢性病人,除定期量血壓、服藥、定期回診追蹤與控制疾病,也可透過做心電圖、心臟電腦斷層、心臟超音波等方式,掌握身體狀況。
黃啟銘提醒,有時病人會將心血管症狀誤以為是感冒造成,若服用感冒藥物後症狀仍無法緩解甚至加劇,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輕忽;近期溫度驟降,溫差大會使血管快速收縮,更容引發心梗、中風、栓塞等風險,請大家要注意保暖,慢性病與長者要定時量血壓,早上6至9點是心梗與中風好發的時間,要觀測晚上血壓,如果發現晚上血壓特別高,要向醫師說明,以利調整合適用藥。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