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迎來入冬以來最強寒流來襲,全台各地氣溫驟降,也讓全台各地的診所、醫院急診,湧進大量心肌梗塞、感冒,甚至是腦中風患者,其中尤其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情況更為嚴重,儘管即時進行搶救,但仍經常留下許多嚴重後遺症,包含肢體偏癱、行走困難、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甚至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等。
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統計,腦中風是一種高死亡率與高致殘率的疾病,全球每年就有超過1200萬人中風,也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台灣,每年約有7萬多人罹患中風,每年超過1萬2000多人因中風致命。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國內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風等慢性病風險也將逐年提升。」衛生福利部1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依中央健康保險署110年的全民健保統計資料,全國腦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高達43.7萬人,費用占總醫療費用比率排名第7位。
圖/醫師示警,天冷易發腦中風,提醒民眾要特別留意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病兆。(freepik)
腦血管疾病,通稱為腦中風,是指腦內某區的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的情況下,導致無法恢復的腦內組織受損,嚴重者恐導致失能。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表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若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將可降低疾病導致中至重度殘障等後遺症的風險,多位醫學專家不斷呼籲民眾:「預防更勝於治療!」。
多篇醫學報導指出,預防中風必須嚴控各種危險因素,包括保持正常體重、戒煙戒酒、培養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以及增加運動等,從而降低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已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房纖顫的患者來說,改善生活習慣的同時,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中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李宗海醫師指出,大腦腦中風治療黃金期約為8小時,小腦、腦幹為24小時,盡速就醫請專業醫師提供評估與治療方式是關鍵,不同部位的中風,在時間與治療方式可能都不盡相同。
而腦部不同部位急性腦中風常見症狀也不同,像是如果 右大腦中風,容易出現忽略患側肢體、左側肢體無力或麻痺、左側視野障礙、眼球偏向右邊;左大腦中風,則是容易有失語症、右側肢體無力或麻痺、右側視野障礙、眼球偏向左邊;若是腦幹或小腦中風,則會出現意識障礙、步態不穩、暈眩頭昏、複視、眼球震顫、吞嚥困難、口齒不清。
醫師提醒,中風更應重視影像去評估病患適宜的用藥與治療方式,未來預期透過病患大數據資料分析,導入新藥、新醫療技術及醫療模式的開發,突破黃金時間治療限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