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臺灣因為人口老化,加上高度近視的盛行,造就白內障發生率大幅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家印象中,白內障是銀髮族的專利,但現在聽到30歲、40歲就得白內障好像也不稀奇。尤其當發覺視力開始模糊、色覺異常,務必及早就醫,避免水晶體過熟,增加後續手術風險。建議治療前,依照自身習慣與醫師討論合適的人工水晶體,並遵守「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生活品質。
拿近拿遠都看不清楚?老花突然消失當心白內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黃奕修主任說明,在眼球內部有一個組織叫做水晶體,它可以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但當清澈透明的水晶球體逐漸混濁後,就像相機鏡頭出現霧氣,造成影像模糊,就是俗稱的白內障。
黃奕修主任也強調,「白內障是一個沒有人躲得掉的疾病。因此,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紀,發現視力改變,都得注意是否為白內障。」
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是老化和生活環境,包括3C使用及近視盛行等,都讓白內障有提前發生的趨勢。而其最主要的症狀是視力減退,也就是在不知不覺地的情況下,逐漸變成霧裡看花,形成生活諸多不便。
常見症狀:
- 視力模糊
- 雙重或多重影像
- 色彩敏銳度降低
- 頻繁調亮螢幕亮度
- 畏光
- 晚上看路燈出現光暈
- 老花突然消失、看近變得清晰
完善白內障治療 從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開始
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式,若讓白內障過熟、過硬,可能併發青光眼,增加手術風險,嚴重更可能有失明危機,一旦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就應及早治療。
由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當多樣化,沒有一種水晶體能符合所有白內障病患的狀況,因此,務必依照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最符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首先在術前最要考量的是清晰度,包含視野清晰範圍多廣(遠、中、近),另外要討論的像是夜間視力需求,以及是否有散光、老花等。
黃奕修主任表示,過往的人工水晶體都希望能做到兼顧遠到近的良好視野,卻忽略夜間視力的重要性。現在為了因應生活便利性,有了延焦段能選擇,不僅提供遠到中距離的清晰視力,還維持高品質的夜間視力,減少眼鏡配戴,有效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睛選撇步」選對術後沒煩惱
像是黃主任最近收治的一名案例,也是名資深醫師,因為每天都需要開刀,下診後還要自行開車返家,希望能兼顧這些視力需求,於是選擇延焦段人工水晶體,減少手術中需要將眼鏡拿上拿下的不便。
除了依據功能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還得注意「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 撇步一:製造過程與材質是否經長期驗證
由於人工水晶體只能置換一次,務必注意是否製造過程及材質設計是否符合標準,避免日久變質,產生鈣化或香檳液泡,降低使用年限。
- 撇步二:是否能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率
完整連續的環繞方邊可有效阻擋水晶體後囊細胞增生,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減少二次手術的可能。
- 撇步三:能否提供夜視安全性
選擇可矯正越多球面像差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在夜晚或暗光下才能保持視力清晰度,降低意外發生,保障行動安全。
- 撇步四:成像是否清晰
挑選低折射、低色散的晶體材質,減少色像差,讓色彩不失真。
延緩白內障發生關鍵
白內障雖然無法有效預防發生,但日常仍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像是外出時,記得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光線傷害;避免身體脫水,增加白內障風險;盡早戒菸戒酒,適當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是有機會能夠延緩發生時間。
《延伸閱讀》
.太陽眼鏡沒抗UV400更傷眼!挑選3重點助防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