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家嘯 報導
國內電子支付業者掀起上市櫃風潮,搶進股市另闢新戰場。繼歐付寶、悠遊卡後,眾所注目的LINE Pay(連加網路)今(23)日舉辦法說會,確定1月26日將以每股348元的價格登錄興櫃。另外包括已辦理公開發行的一卡通、預定於今(2024)年底完成興櫃的街口支付在內,已有越來越多電支業者進軍資本市場。
LINE Pay在2015年成立,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股東除LINE母公司外,還有台北富邦及聯邦銀行,目前在台灣有1,200萬註冊用戶,合作的商家據點約50萬。LINE Pay表示,去年平台交易金額高達6,440億元,每日撥付金額接近20億元的電支門檻,但儘量維持在20億元內,因此今年尚未規畫申請電子支付執照。
根據LINE Pay公開說明書,公司從2021年開始轉虧為盈,2022年獲利4.4億元,每股盈餘(EPS)達8.04元,2023年上半年淨利則有2億元,盈餘可望繼續保持。同時,LINE Pay營收以手續費為大宗,約占比達8成,接下來要力推跨境支付、商店導客及票券等加值服務業務。
LINE Pay指出,去(2023)年已率先開通韓國遊客以新韓卡APP「Shinhan pLay」,在台灣的LINE Pay特約店交易,後續將開放赴韓支付,積極布局韓國市場。且LINE Pay目前已可在泰國進行境外支付,未來在整合母公司資源,開放更多國家的境外支付服務。
事實上,雖然國內電子支付業者紛紛進軍資本市場,但外界的討論與關注都不高,就在LINE Pay即將掛牌消息傳出後,才引發投資人高度重視。過去LINE Pay的財務和營運數字,除了官方主動揭露外,只能透過有限的周邊資料推估,未來興櫃之後,將有更多資訊揭露。
市場人士分析,國內電子支付使用越來越普及,當相關業者登上興櫃後,經營績效將檯面化,而LINE Pay保管代理收付款項日均額逼近20億元,今年若達到電支門檻,就要從第三方支付業者轉為電支業者,與同業站在相同競爭基礎上,戰火勢必更加白熱化。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