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尾牙大吃大喝,加上最強寒流來襲,使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發生風險激增!醫師警告,誘發這些疾病的隱藏殺手是「高血脂」,比起高血糖、高血糖來說,高血脂異常症狀不明顯,在自我測量上也較困難,恐大幅增加血管阻塞、中風及心肌梗塞等風險,成為心血管健康隱憂。更點出民眾常見的降血脂迷思,影響後續膽固醇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2022年十大死因指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脫離不了關係。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有27%患高血壓,11%患高血糖,患高血脂比例更高達26%,代表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這些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比一般人高出1.43~1.78倍。
壞膽固醇數值應低於55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劉言彬表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一般來說總膽固醇高者,低密度膽固醇偏高,但因其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量測,造成患者在預防上更加困難。
高血脂症危險群包括:
- 高血壓
- 男性45歲以上
- 女性55歲以上,或停經者
- 早發性冠心症家族史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小於40毫克每公合
- 吸菸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表示,「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高風險患者的治療數值目標,應低於55毫克每公合,且越低越好,有助預防心血管風險再發生。」但即使在藥物治療下,台灣心血管患者中,有近5成(46%)LDL-C仍高於100毫克每公合,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比例更僅有22%。
保健食品降血脂 效果同白開水
高憲立分析,除了藥物無法達到百分之百控制效果外,藥物副作用、患者對症狀無感,以及坊間常見的膽固醇治療迷思,也是造成血脂控制不佳的原因。他特別強調,下列2大迷思別再誤信:
- 【迷思1】膽固醇降太多對身體不好,易導致失智、腦出血、腦中風:這些證據都不是正規的研究成果。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更曾鄭重強調,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使用藥物治療膽固醇,會增加上述疾病風險。
- 【迷思2】多吃魚油、薑黃、紅麴等保健食品,能有助降血脂:根據研究顯示,保健食品只有安慰劑效果,對於降低或增加血脂沒有相關,「效果甚至跟喝白開水一樣」,提醒民眾別再以為花大錢買保健食品,就可以降低膽固醇,應遵從醫師指示服藥。
應合併口服和針劑藥物治療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也提醒,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急性冠心症及高風險慢性冠心病者,在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LDL-C低於55毫克每公合的達標率仍不理想,建議考慮合併針劑藥物治療,將有機會提升治療順從度,可幫助患者增加達標率。
吳彥雯說明,透過基本的運動及飲食調整,LDL-C最多只能減少15~20%,而部分高風險病人即使服用了高劑量口服藥物仍無法達標,與本身體質、基因導致的血脂高低有關,應合併口服加上注射藥物輔助治療,積極治療效果會更好。然而,目前台灣健保給付還不足,針劑2週打一針就須花費5,000~6,000元,可能成為高血脂症患者負擔,期盼健保能多考慮這類患者。
隨著尾牙、春節等節日聚餐增多,醫師們共同提醒,高風險病患應節制飲食與飲酒,建議選擇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和瘦肉,避免油炸和高脂食品。同時,保持規律運動,如散步或騎自行車,以控制血脂,促進心血管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