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頌安
2007年6月「蘭州明達理工學院」建校奠基,創辦人劉韵琴院長特別邀請「上海立達學院」、「江蘇明達學院」的好友觀禮。劉院長熱情接待外,她還親自陪同我們一些初到甘肅的客人,同遊名揚於世的「黃河石林」。由蘭州到達了景泰縣,再乘羊皮筏子橫渡黃河,夜宿世外桃源般的「龍灣村」,第二天暢遊「黃河石林」。
回到蘭州後,我們夫婦和乾女兒洪美華,及兩個乾孫子 顧岳明、顧雨明,還有李靜敏主任又安排一起到嚮往已久的敦煌一遊。暢遊了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買夜光杯、吃李廣杏,都成了我們此行難忘的回憶。
鳴沙山
一到鳴沙山,最先入眼的是一隊隊的沙漠之舟 ~ 駱駝。大家十分興奮,人人都想嚐嚐騎駱駝走沙漠的感覺。我們都先穿上長長的鞋套以防黃沙,在駝工的協助下騎上駱駝,漫步在沙漠之間,還真有另外一番滋味。
鳴沙山位於甘肅的酒泉市敦煌西南的莫高鎮,東西長有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我們雖然上了年紀,還陪同乾孫子勉力爬上沙山,再向下滑動,果然沙動而嗡嗡作響,頗為特別。據說這種自然現象在世界各地分佈有近四十處,沙響聲還多種多樣,各有不同。敦煌鳴沙山的形成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東漢、魏晉、唐代的史籍上就有記載。美國長島、馬薩諸塞灣,英國、丹麥、波蘭、智利 ⋯ 都有類似鳴沙。鳴沙山和月牙泉都是列為國家五A級的旅遊景區。
月牙泉
月牙泉存在久遠,古稱「渥窪地」「沙井」,又稱「藥泉」,在漢朝時即列為 敦煌八景之一,到了清代才稱之為「月牙泉」。月牙泉以前還可行舟,如今面積時有變化,在1960年的資料,集水面積是22.5畝。政府多年來對月牙泉的維護十分重視,大家萬分珍惜這個沙漠奇泉。我們在泉邊餐廳吃午餐喝咖啡,照相留念,對此奇泉更有依依不捨之情 ⋯
莫高窟
我和內人秀蘭,為了慶祝金婚紀念,出版了《八十耕猶力》一書。其中有兩篇拙文:「大英博物館觀賞 藏經洞印刷精品」、「敦煌莫高窟 藏經洞的故事」,文中涉及莫高窟,現在再談莫高窟。莫高窟也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莫高鎮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前臨宕泉河,南北長有1,680公尺,高50公尺,洞窟分佈高低錯落鱗次櫛比,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名聞世界的藝術寶庫。更是如今國際學壇上一門顯學 ~「敦煌學」的發源地,因此也成了世界聞名的藝術聖地。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的三大石窟,世界聞名。莫高窟始建於前秦,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大元的興建。現存的洞窟有735個,學者專家將其分為南北兩個區,南區主要作為禮佛活動,對外觀光參訪休閒的場所,北區則作為內部學術研究之地。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充實,不僅包含了古代中國以及西域的傳統文化、藝術,由於其壁畫、彩塑藝術的輝煌博大精深,所以也成了世界藝術的寶庫。1961年就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單位。
李廣杏
參觀了以上主要景點,當然也要談談當地的特產。先説説甘肅省敦煌的名產「李廣杏」,這種毛杏是當地的特產,由於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才生長出這種汁多味美甘甜的特有水果。可以製成罐頭、杏乾、杏脯、杏醬,它的果實核裡更珍藏著有好吃的杏仁。更因其名稱的由來是來自於漢武帝時飛將軍 李廣的傳説,令遊客們印象深刻。真是名不虛傳,我們大大的享用了這個聞名於世的美味特産水果。
夜光杯
酒泉夜光杯的聲名大噪,得感謝唐朝的詩人王翰。他的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賦予了人們對夜光杯的憧憬。由古至今名聞中外的夜光杯,其色澤主要呈墨綠色,也有些白或黑色者。其原料大多來自祁連山的上等玉,店家告訴我們,製作夜光杯要經過造料、鉆棒、切削、冲碾、細磨、上光、燙臘 ⋯ 等等28道工序。此杯的杯壁薄過蛋殼,在月光、燈照下更能顯現其晶瑩剔透的特色。到了觀光藝品店,看到了嚮往已久的夜光杯,大大小小買了十數只,帶回上海,在學院退休後又帶回台北,珍藏至今。只偶爾在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在家𥚃聚會時,才捨得拿出來喝上一杯,以資助興。這也是我倆到敦煌旅遊,帶回來最有意義的紀念品。(照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