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2023 兒少「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通報數增 6 成!家長教孩子 3 技巧因應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4.01.20 06:00

去年 12 月底新北市校園發生一起嚴重的攻擊事件,受害國中生命殞落。國教行動聯盟指出,「2023 年校園安全通報的數據中,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較 2022 年增加近 60%,兒少犯罪問題正日益嚴重。」當平靜的校園生活波瀾不斷,家長該如何因應,降低對孩子的衝擊?

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觀察,我國兒少犯罪問題有日趨嚴重的趨勢。近年來少年犯罪人口率增加不少,且犯罪態樣有組織化、多樣化,從 2014 年每 10 萬人有 637.87 人,2021 年已上升至 774.88 人。而教育部日前也公布 2023 年校園安全通報數據,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共 27511 件,較 2022 年增加 58%。

國小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通報數增加 94%

會被通報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通常是學生對學生的霸凌事件,包括肢體、言語、關係、網路等類型。與過去相比,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國小」(9370 件),增加近 94%;國中(8339 件)則增加近 58%,皆為明顯增長。更讓人擔心的是,實際數據可能往往超過通報數據,代表類似事件,其實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暴力事件與兒少保護問題,似乎開始年齡越來越早。」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當校園安全網產生漏洞,校園安全事件只會繼續增加,並使整個校園都瀰漫恐慌。最重要的問題是,兒少犯罪暴力問題並不是一天造成,都是循序漸進的發生,這群兒少的背景多為脆弱家庭,針對學校難管教的學生,如何讓家長重視正視家庭教育與管教責任,才是關鍵。

暴力事件的目擊者、當事人,恐出現 4 症狀

除了不當行為的孩子本人外,周遭同學的身心健康亦須好好重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指出,突如其來親身經歷或目睹他人的遭受威脅生命事件時,如性暴力、身體傷害、地震、火災、車禍等,可能會引發所謂的急性壓力症候群。常見表現包含:

  1. 難以入眠、反覆做惡夢。
  2. 不斷憶起痛苦的事件片斷。
  3. 情緒不穩(如焦慮、憂鬱、莫名暴躁易怒等)。
  4. 合併出現身體化症狀(亦即將情緒困擾化為身體不舒服)。

醫教 3 個技巧,讓家長幫孩子調節身心

兒童青少年往往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發展尚未健全,若缺少成人適當的引導討論,賴柔吟擔心,孩子可能會模仿網路資訊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困擾,但方法可能會變得侷限狹隘且偏差。因此,建議父母可以子女協助觀察回饋、引導覺察、教導自我照顧,以及開放討論,帶領孩子直接地討論情緒或感受。以下 3 個簡單技巧,居家就可以練習。

技巧一:讓孩子少接觸新聞或網路

賴柔吟指出,減少反覆接受強烈的新聞訊息或網路資訊的同時,父母務必提供一定時間的支持陪伴、以確認兒童青少年生理與心理安全。

技巧二:每日的身心調節練習

親子固定每日一起做 5 至 10 分鐘的腹式呼吸或正念減壓練習,練習觀察思緒、回到關注、協助調節當下的身心狀態,才更能做理性彈性的思考。當孩子處於身心過激的狀態時,容易引發反抗或逃避;但也可能出現呆僵的反應。賴柔吟建議,孩子在 4 歲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及練習情緒調節技巧,當每日固定練習成習慣後,也較能夠在巨大衝擊發生後自救或緩解情緒。

技巧三:學習覺察、穩定自己

若事發後有嚴重壓力疾患、焦慮憂鬱等情形,孩子不見得能夠清楚地以語言表達自己的狀況,也可能會迴避創傷相關的記憶,比較能說清楚的反而是身體症狀。因此可以請孩子觀察自己的身體,如食慾、睡眠變化、專注力狀況,或是否出現身體不舒服(包含頭痛、暈眩、胸悶心悸、喘不過氣、肚子痛等);而父母能做的,便是照顧身心的需求,並幫助他們調節。

上述做法除了可以有效地改善目前情緒狀況,也可以避免後續疾病慢性化,降低孩子自行尋求不合適的情緒處理方式的風險(如飲酒、濫用藥物、自傷)。不過,賴柔吟提醒,假如身心失調已經影響到生活,就不是靠意志力或靠加油打氣就可調回來的。

賴柔吟指出,青春期大腦的發展正經歷神經突觸大量修剪、荷爾蒙的變化,若再加上重大壓力事件,在一般的身心調節技巧不管用時,即需就醫評估。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身體不適,好好地就醫評估確認身體是否有進一步需處理的狀況是重要的。但當內外科醫師查不到相關原因,狀況還是持續也影響生活時,可能就需要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專業的協助。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

延伸閱讀:

孩子健康檢查有「心雜音」!醫指 2 關鍵才可能是心臟病

德研究「玩超級瑪利歐能治憂鬱症」!為何遊戲能減緩症狀?醫分析 3 原因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