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18 13:57:39) 國內的廢棄物數量令人震驚!截至2022年,全台一般垃圾和事業廢棄物總計達到3241萬公噸,現有焚化爐每年僅能消化650萬公噸,特別是中部地區問題更大,政府因此推動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依環境部公告89年公告,在該地區設置一座每日至少處理300公噸廢棄物的焚化爐,以緩解公有焚化廠的處理能力不足,109年經濟部根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進行招商,最終由晶鼎綠能科技公司得標。
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審查委員–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張學文的審查意見也指出,本案為處理工業區污水廠污泥及一般廢棄物資源化,兼具設置環境教育場所及綠色園區植栽,是不錯的循環經濟方向。
根據晶鼎綠能科技公司規劃,自主加嚴空污物排放濃度,以法規適用之空氣品質模式模擬,運用科學數據推估處理中心營運後,最大增量之模擬及影響分析,同時將鄰近區域之焚化爐排放量納入進行加成影響評估;其結果各污染物增量影響輕微,透過先進處理設備,減少整體環境空污物排放量、降低健康風險疑慮,並邀全民監督,兼顧產業發展需求與環境共融。
晶鼎綠能科技公司依環境部公告「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空品模式以開發場址為中心之模擬範圍不得低於10公里乘10公里,健康風險暴露時間以70年評估;彰濱工業區設置資源化處理中心納入已成案之焚化爐,綜合評估同時營運,以優於法規規範採70年、周界加大20公里乘20公里,並涵蓋敏感點位,經環評委員會專業審查,均落在法規建議值之風險範圍內。
業者承諾於營運期間,擬定空污排放量抵換規劃經環境部環評審查,設置煙囪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並制定環境監測計畫,針對基地周界、上風處、下風處,優於法規於每季進行空氣品質監測乙次;同時與中央單位、當地主管機關及地方居民代表組成監督委員會,營運期間邀全民監督。
中興大學森林系副教授吳耿東表示,台灣許多焚化爐都達使用期限,陸續屆齡停機,未來很少有機會興建大型處理設施;尤其現在進入循環經濟時代,能源載具一定逐步提升,效率必須提高,焚化爐會進行調整,進入燃燒爐階段,可以發電、去除廢棄物,讓台灣的資源獲得妥善的利用,且台灣法規不斷加嚴,在有把關情況下就不用擔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