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封盤手法」價格越墊越高 為何買方吃這套?業者不說的秘密

好房News/ 2024.01.16 16:48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2023年房市寫下量縮價持平,甚至是「量縮價微漲」的奇特現象,這不外乎跟地產業者刻意「鞏固價格」、「守價」有關。尤其是在供不應求的區域房市中,更有所謂封盤操作,雖然會犧牲短期成交買氣,但買方等久了發現價格不但沒降,甚至還漲價,或是宣稱賣掉了,就會心慌忍不住出手。
 
相較2011年奢侈稅上路之際,有大咖建商直接先喊自砍房價25%,由於奢侈稅是不論盈虧,只要交易就課徵總價的10%至15%稅金,當時這些業者已經預見買氣萎縮,仲介市場也感受到買氣急凍,於是先喊降價,先成交再說。
 
2023年房市量縮,價格卻穩穩不動,跟建案封盤守價、中古市場屋主撐住不降價有關。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房市。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相較奢侈稅「往死裡打」,2016年上路的房地合一1.0是按資本利得課稅,有賺才繳稅,成交買氣逐漸從谷底復甦,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催化、政府祭出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等,2020年疫情爆發,資金熱潮更意外催化房價暴漲。
 
在多頭市場中,封盤銷售就是一種無往不利的做法,買方會擔憂買不到,於是追價、加價。去年初由於預售屋禁止換約宣告不溯及既往,所謂倒貨潮、拋售潮完全被推翻,取而代之是,打炒房利空出盡,加上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助攻,原本買方預料房價可望鬆動,進而便宜,最後也落空。
 
為了守住價格,維持賣方市場,業界存在一種默契,既便犧牲銷售買氣,也要先守價,達到預期價格才出售,尤其是在供不應求區域,更可透過封盤達到此目的;去年僅部分量大區域,或是多案競爭區域,才有私下微幅讓利的做法。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房價趨高難下,要期待風吹草動影響房市賣壓並不容易,籌碼確實多握在賣方手上;中古屋方面亦然,尤其若持有方沒有資金壓力,更希望等景氣好時,順水推舟賣到理想價位,買方不妨觀察社區的待售狀況,來判斷下手時機。
 
建案部分,陳炳辰則提醒,可多留意合約上在解約賠償的方面,先前曾有建商因看好後市場,與早買的民眾解約賠償,因而損及買方權益,可與賣方討論,是否在合約上加註對這類風險的保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