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半夜哭鬧先別急著收驚!醫:可能夜驚症,和噩夢不同,6招助改善。

今健康/今健康 2024.01.15 16:54

旁人半夜突然哭鬧、驚恐、甚至尖叫,總讓人感到不捨卻也感到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特別是小孩的父母。除了安撫,接下來可能就聯想到「煞到」要帶去收驚。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其實這很可能是「夜驚症」,可先觀察並從生活改善。

半夜哭鬧、尖叫、不像是噩夢?
身心科醫指症狀:可能夜驚症。

夜驚症常見會這樣:
楊聰財院長表示,夜驚症是一種睡眠障礙,當事人常見會出現突然的驚恐,可能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是伴隨尖叫、哭泣等,也可能揮動四肢、行走等各種行動,讓他人感覺當事者正處於極度恐慌或讓旁人感到恐慌。

當事人通常不記得:
和噩夢有所不同的是,噩夢醒來後可能多少還餘悸猶存,但夜驚症患者醒來後通常會感覺到困惑、混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絕大多數的患者想不起來剛才的夢境、驚醒的原因,或者只有瑣碎的記憶。也有可能發作後就繼續睡,隔天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般。

時間短但難安撫:
另外,噩夢一般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也就是較淺的睡眠階段,是在下半夜;夜驚症則發生在深度睡眠階段,也就是上半夜。而且雖然通常是發生在幾分鐘到半小時之內,但卻很難安撫,也有可能會反抗嘗試安撫、接觸他的人。

#楊聰財 #夜驚症 #惡夢 #噩夢 #煞到 #收驚 #夢遊 #睡眠 #小孩 #哭鬧 #半夜哭鬧

這些族群容易出現:
好發在3歲-12歲之間,成年人也可能受影響而發生,不過相對少見。具體的原因還有待更多醫學研究證實,目前推斷多與遺傳、身體狀態、情緒壓力、藥物或酒精、生活型態、睡眠品質等有關。有夜驚症家族史的族群會更容易引起。部分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生理健康問題、大腦神經系統異常等也可能有所影響。過度壓抑、焦慮、乃至於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疾病也是風險之一。至於藥物或酒精濫用、戒斷也有可能形成。生活形態方面則如長期疲勞、過度疲倦等。而睡眠不規律、睡眠不足等也會有所影響。

#楊聰財 #夜驚症 #惡夢 #噩夢 #煞到 #收驚 #夢遊 #睡眠 #小孩 #哭鬧 #半夜哭鬧

發生夜驚症當下該怎麼辦?
醫:確保安全比安撫更重要!

當下可以這樣做:
楊聰財院長表示,夜驚症發生時父母或身旁的人通常會嚇到並且趕快安撫,但對於夜驚症通常無效且可能更糟,甚至可能無意間傷到安撫者。建議當下確保當事人不會傷到自己以及身旁的人,並留意環境安全即可,這比安撫來得更重要。

後續可以這樣做:
若已知有夜驚症,建議避免太高的床、靠窗、有台階、有可能倒塌的傢俱、可能破碎的傢俱,已策安全。若是夜驚症發生的時間點相當規律,也可試著在發生之前喚醒當事人,這是臨床上會使用的方式,通常一兩周後可能有所改善。

如何改善夜驚症、睡得好?
醫教簡單6招有助改善!

避免風險、良好作息、同床共枕:
改善夜驚症,楊聰財院長表示,除了避免前述相關風險外,也建議良好的生活作息,父母也可和孩子同床共枕,據調查統計可減少發生頻率,推測與人類的「依賴行為」有關。

建立安全感:
建立安全感、為當事者建立穩定、安全、放心的感受,給予關愛、支持,可以降低心理負擔、恐懼感等,也有利於改善夜驚症。

降低恐懼感:
相反的,各類使得恐懼、恐慌、不安的要素可能增加夜驚症的風險或加劇症狀,就會建議盡量避免,例如爭吵、驚悚片、恐怖書籍、血腥遊戲等。

提升睡眠品質:
對於睡眠品質提升,建議養成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可以多補充牛奶等乳製品,特別是在睡覺之前可喝杯熱牛奶,有利分泌多巴胺幫助情緒安定,適量攝取鈣質也有助神經穩定。

楊聰財院長表示,孩童發生夜驚症不用太過擔心,通常在青少年之前就會停止。但若是持續、父母感覺驚嚇、或是對象是成人而讓身旁的人感到恐慌,可透過睡眠治療或身心科治療進行改善。

#楊聰財 #夜驚症 #惡夢 #噩夢 #煞到 #收驚 #夢遊 #睡眠 #小孩 #哭鬧 #半夜哭鬧

《延伸閱讀》

.作惡夢、常作惡夢怎麼辦?心理師指2大來源,8招改善!

.夜驚症發作以為卡到陰!8月男嬰發出呼嚕聲竟發現鼻竇炎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