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景氣疲弱及物價高漲影響,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公布2023年1至11月薪資統計結果,經常性薪資平均45457元、年增2.45%,總薪資58598元、年增1.47%,但增幅為近7年最低。經常性薪資平均約為45,457元,年增2.45%;總薪資平均約為58,598元,年增1.47%。「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由正轉負,年減0.02%,連續3年負成長,實質總薪資年減0.97%,則是近7年首度負成長。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去年受出口疲弱及前一年高基期的影響,名目薪資成長率不如前一年,加以物價漲幅偏高,這兩個因素導致實質薪資負成長。
去年1至10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0.06%的正成長,但到了1至11月卻轉為負成長,主計總處表示,主要是通膨率由1至10月的2.43%升至1至11月的2.48%所致。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下滑,薪資增長放緩的趨勢對於工薪階層來說,無疑增加生活壓力,若持續下去,將會對台灣的社會經濟環境構成更大的挑戰。
另外,主計總處統計,1至11月受僱員工人數平均817.7萬人,較前年同期增加9千人,由於內需熱絡,住宿及餐飲業年增1.2萬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增加8千人,但出口衰退影響製造業景氣,製造業受僱員工較去年同期減少2.9萬人。
陳惠欣表示,雖然製造業用人需求尚未回升,但製造業加班工時年變動已連續5個月轉正,11月年增1.3小時,其中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小時,也是連5個月轉正,說明製造業景氣漸露曙光。
高通膨來襲,錢變得愈來愈薄,專家建議,可以將投資眼光,聚焦在政府監管的公用事業,水電、交通等基礎建設,能對抗資產縮水的產業,新基建包括基地台、網路與AI發展應用,專家進一步分析,背後龐大的需求能為基建產業長期發展性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