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龍年說三龍(外一篇)/梁征

台灣好報/ 2024.01.11 15:44
“歡天喜地過大年,家家戶戶貼春聯。”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因為在春節時張貼,故又得名“春聯”。

據史料記載,春聯始於五代。西元964年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下令要大臣在“桃符”上題寫了兩句吉語獻歲,但不中意,便自己提筆寫下“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其氣勢磅礴,氣貫長虹,頗有君王之氣,這便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春聯真正普及民間並寫在紅紙上,還是明朝後的事。潘宗鼎的《金陵歲時記》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即現在的南京時,有一年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命公卿士庶門上一定要貼出春聯,表示一番新氣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春聯以為娛樂。當時具代表性的春聯如:“萬象更新,一元複始”“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從那時起,春聯在民間流行並盛行不衰,成為我國獨有的民俗與文化。春聯把春節點綴得春意濃濃,喜氣盈盈。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一家家、一戶戶、一副副字體不一、內容豐富的對聯,彰顯的是一個家庭的精氣神,寄託的是新一年的希望,表達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對國富民強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廣泛流傳的民間諺語中有:“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九,貼倒酉”之說。春聯的寫法講究,貼法更講究,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人們故意把“福”字倒著貼,意為“福到了”;也有人把“富”字寫成平寶蓋,意為“富無頭”,處處體現著吉祥與祝願。從對聯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萬家團圓、喜氣洋洋的歡欣和對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清朝時期,在辭舊迎新之際,從官府到民間張貼春聯已趨於鼎盛,春聯的形式種類和文學藝術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後來,春聯延續發展至今,形式上有紅紙、燙金字、剪紙、書寫、印刷等多種表現形式,內容上更是與時俱進,反映並記錄了一個年代或一個時代的壯舉盛事,也成了那個年代或時代的烙印。

年是團圓、祥和的象徵,是喜慶、熱鬧的日子。又是一個新年,世界各地但凡有華人生活的地方,大紅的中國結,喜慶的春聯無疑都是一道靚麗風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