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亞生技經營權至今爭訟不斷,週刊踢爆創辦人王長怡及其投資公司退票總金額達1320萬元,如今又有財經名嘴在談話節目透露王長怡去年8月至統一綜合證券,洽詢質押聯亞藥股票貸款給個人投資公司,又出售數千張聯亞藥股票。不過王長怡聲明表示,質借案後來未執行,售股都依董事會決議。
根據台灣票據交換所票信查詢服務,截至去年12月8日,王長怡及個人投資公司共有5筆退票記錄,總金額達1320萬元,退票理由都是「存款不足」。同時新竹地院陸續收到向聯亞生技集團的聯合生物製藥公司追債案件,分別是請求給付貨款、支付命令、給付價金等案件,金額不高卻鬧上法院,部分已和解。
↑圖說:王長怡和女兒胡世一因聯亞生技經營權爭議,雙方你來我往爭訟不斷。(圖片來源:翻攝自聯亞生技官網)
根據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王長怡投資公司資本額200萬元,代表人王長怡持有完全股份。王長怡個人的1筆退票紀錄有清償註記,王長怡投資公司4筆退票紀錄沒有清償註記。王長怡對此曾發聲明表示,台灣金融騙子不少,導致負擔高額利息且無法處理資產,因此採取「支票退補」與「提出訴訟來止血」。
根據公告資訊,聯亞生技自2023年2月陸續處分持有之聯亞藥股票,約原持股之22%。王長怡宣稱,基於聯亞生技及子公司的財務需求,截至去年底依董事會決議出售約7000張聯亞藥股票,以利現金周轉。但有股東質疑,是否有合法的董事會議紀錄?
至於質押聯生藥股票部分,UBI TW HOLDINGS, LLC.(美商聯合生物醫學台灣控股公司)在去年8月,委託伯衡法律事務所發函給金管會、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請主管機關負起積極監督金融市場之責,發函責成全國證券商不得協助王長怡將該公司持有的股票設定質押。
↑圖說:王長怡和其投資公司繼爆出退票訊息後,近日又傳出王長怡曾以聯生藥股票質押2億元,但因各種因素並未執行完成。(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王長怡表示,確曾代表公司向統一證券確認集團公司間雙方以借股取息及質押貸款的可行性,但這是在董事會同意與授權活用聯亞藥股票的原則下,且後來經綜合考量,王長怡投資公司未執行此借股質押貸款方案。不過股東質疑王長怡仍未說明,為何先前會以私人投資公司作為進行借款的理由,且質疑董事會不知道、也沒同意此事。
聯亞稍早也做出聲明回應: 近日某談話性節目、有自稱財經分析專家之張姓來賓疑似受公關公司之託、對本公司與負責人王長怡博士發表內容未經求證、且嚴重違背事實之謬論,混亂社會大眾視聽,已嚴重影響公司與負責人聲譽,本公司將進行蒐證並啟動法律行動追究相關責任!
澄清一、聯亞生技出售子公司聯亞藥業股票均經董事會同意
聯亞生技之新冠疫苗因政府倉促設定之EUA標準有盲點、以致使集團花費超過1億美元開發的UB-612疫苗於2021年8月16日慘遭滑鐵盧,從而使聯亞生技財務陷入窘境。其後,子公司聯生藥又被有心人士於2022年3月31日非法奪取經營權。聯生藥被前林執行長於8個月主控期間,掏空財務。王長怡董事長於2022年12月11日回任後,母公司聯亞生技需協助支付聯生藥同仁薪資及營運費用。基於聯亞生技與子公司財務需求,故經董事會同意於必要時出售所持有之聯亞藥業股票以利現金周轉。截至2023年12月止,聯亞生技已依董事會決議出售約7000張其所持有的聯亞藥業股票。
澄清二、關於質借股票借款之不實謠言
王長怡博士是UBI TW Holdings公司負責人。在公司董事會同意與授權活用所持有之聯亞藥業股票原則下、王長怡曾代表公司向統一證券確認集團公司間雙方以借股取息及質押貸款之可行性。後來經綜合考量,王長怡投資公司並未執行此借股質押貸款方案、且順利經其他管道取得資金。有心人士在搶奪經營權未遂時、另設騙局取得僅有兩日有效期、且從未執行的借貸意向書誤導大衆。簡言之,外界故意散佈的「王長怡用聯亞生技所持的聯亞藥股票違法質押借貸兩億元」之惡意謠言,完全是子虛烏有之抹黑。
澄清三、王長怡博士個人財務與公司完全獨立,從未有一分一毫不當資金匯入個人帳户
王博士是美商UBI/UBI TW Holdings及台灣聯亞生技集團(包括聯生藥、聯亞藥業等)的創辦人及董事長。為了集團的營運與成長,王博士始終以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為台灣打造創新生物醫藥公司為己任,「堅持道德、堅守專業」。敬請各媒體與專家們亦秉持專業,勿受有心人士收買,以捕風捉影之不實言論,傷害王博士之名譽。
澄清四、聯亞生技的成立背景
聯亞生技乃由旅美多年、國際科學聲譽卓越、國際合作有成的科學企業家王長怡博士於1998年為響應台灣政府發展生物製藥產業的亞太營運中心呼召、而代表其所創立的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先於1998年中收購瑞士羅氏藥廠(Roche)之在台營運中心;後又以創新生物技術平台及產品線的授權、受邀於1998年10月1日與國發基金、經濟部台灣糖業公司、耀華玻璃等泛政府機構(投資入股佔40%),成立UBI 與政府的合資企業至今。此合資企業與台塑生醫完全無關。
鄭重敬告各新聞媒體平台,在報導前請務必向當事人或公司查證,以做正確、客觀、公允之專業報導。若再有損害本公司及所屬人員名譽之情事,本公司將提起法律訴訟與求償,決不寬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