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落實永續發展SDGs目標 玉管處與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簽「台灣黑熊救傷MOU」

台灣好新聞/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2024.01.09 21:26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玉管處盧淑妃處長與野灣協會綦孟柔秘書長簽署「臺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圖/玉管處提供)玉管處盧淑妃處長與野灣協會綦孟柔秘書長簽署「臺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圖/玉管處提供)


為落實國家公園永續發展SDGs目標,玉管處2024年1月9日於南安遊客中心與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簽訂「台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

望能促進雙方在台灣黑熊與其他野生動物之保育及救傷合作,健全東部園區之黑熊救傷機制。

玉山國家公園擁有豐富且獨特的高山自然生態環境,為台灣野生動物資源及棲息地最豐富的保護區之一,更是瀕臨絕種的臺灣黑熊族群密度及遺傳多樣性相對較高之區域。聯合國自2015年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個核心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主要在應對極端貧窮、饑餓、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與國家公園國土保育的核心價值一致,其中第15項核心目標為「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即為台台灣最大的陸域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所肩負的重要使命之一。台灣黑熊作為能夠反映森林生態系健康與否的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以及庇護共域其他物種的傘護種(umbrella species),其保育工作便是實踐SDGs15的途徑。

玉管處與野灣協會簽訂「臺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圖/玉管處提供)

玉管處與野灣協會簽訂「台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圖/玉管處提供)

國家公園以保育為本,長期的野外研究已知玉山園區內至少有139隻台灣黑熊個體,且遺傳多樣性高,可謂台灣黑熊之核心族群。依據玉管處歷年之委託研究結果顯示,園區內之台灣黑熊族群有增長並向鄰近地區擴散之趨勢,其中又以東部園區較為明顯,對鄰近地區之台灣黑熊族群可能具有「救援效應(rescue effect)」之功能,降低鄰近台灣黑熊族群滅絕的風險。

玉管處委託研究計畫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的臺灣黑熊照片(圖/玉管處提供)

玉管處委託研究計畫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台灣黑熊照片(圖/玉管處提供)

近年來在玉山國家公園的台灣黑熊通報次數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年通報筆數已自5筆成長至最多34筆(111年統計),112年度亦累積有25筆,多為痕跡發現及目擊,且發現地點以東部園區為主,占半數以上(16筆)。除通報數量漸增外,鄰近園區的周邊地區亦有零星的救傷紀錄開始出現,自106年以來鄰近東部園區之卓溪鄉、海端鄉共累積16筆台灣黑熊救傷及獵捕之通報。有鑑於台灣黑熊廣大的活動範圍,且常有移動至園區外之情形,未來人熊共存及潛在之衝突問題可能將逐漸浮現。因此建立跨機關團體之夥伴關係、提升自身及周邊夥伴之監測與應變能力,方能健全台灣黑熊之保育網絡。

玉管處公民科學家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的臺灣黑熊照片(圖/玉管處提供)<br /><br />
<br /><br />

玉管處公民科學家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台灣黑熊照片(圖/玉管處提供)




與「社團法人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簽署黑熊救傷備忘錄,健全東部園區之黑熊救傷機制

社團法人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下簡稱野灣協會)自2016年創立起便深耕東台灣之野生動物保育及救傷工作,並於2020年成立東台灣第一座野生動物醫院「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多年來已救治並協助眾多傷病之野生動物返回野外,其中不乏對台灣黑熊之救傷經驗。

玉管處於南安遊客中心與野灣協會簽訂「台灣黑熊救傷合作備忘錄」,望能促進雙方在台灣黑熊與其他野生動物之保育及救傷合作。重要之合作事項包括:東部園區內台灣黑熊傷病救援量能之提升、促進雙方對保育工作之推廣、第一線保育人員間之交流與救傷技能提升,期望藉此健全台灣黑熊之保育網絡,共同保護我們山林的靈魂-台灣黑熊。

為強化在地合作,共同保育生態及發展原鄉之特色產業,玉管處與卓溪鄉公所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推動建置卓溪鄉東部台灣黑熊保育教育中心,期能作為玉山東部園區臺灣黑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之交流場域。現階段玉管處並計畫與其他高山型國家公園合作研究,辦理高山型國家公園跨域台灣黑熊研究計畫,期能全面瞭解台灣黑熊之遺傳多樣性,並期許能透過跨單位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台東分署、台中分署、嘉義分署及南投分署的連結與合作,完整保護台灣黑熊活動棲息地。

國家公園期盼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能有更多的參與及貢獻,玉山國家公園希望透過合理的管理,確保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保障未來世代體驗自然環境之權利,並以符合SDGs中有關負責任生產和消費的目標(SDG12)及促進社區參與和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公正和營造包容性經濟發展(SDG10)的目標。透過規劃及輔導生態旅遊,進行園區內及周邊的自然教育和原住民傳統文化傳承,與SDGs中關於永續教育(SDG4)、促進永續旅遊(SDG8)及文化保護(SDG11)的目標相關聯。且作為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所保護的自然環境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並提高國土應對氣候變遷的抗性(resistance)及韌性(resilience),符合SDGs中的氣候行動(SDG13)目標。以全面的管理和協同作業,成為實踐SDGs的關鍵推動者,同時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未來期許能與企業攜手合作,透過整合ESG原則如減少碳足跡、提高社會責任、改善治理結構等方式,積極參與及實踐SDGs。

更多新聞推薦

麻生太郎「台灣有事對日本是存亡危機事態」 外交部: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共促和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