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魚豪(政大外交學系研究生)
曾經有那麼一群人,離鄉背景、飄洋過海,來到一座島上。衣履蹣跚、身無分文的這群人,在當時政府的規劃下,紛紛前往這座島的各地,有的或許使用前人留下來的住宅,而有的,則是靠自己的辛勤,一磚一瓦地搭建起遮風擋雨的住所。這算是落地深根嗎?當時的這群人,絕大多數都認為,自己只是暫時落腳於此,很快地,他們便可在政府的帶領下,離開這座島,回到自己的家鄉。
臺灣,是一個多元的移民文化社會,不同的時代、皆有不同的族群,來自不同的地方,聚集在這個地區、這座島嶼上,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一起撤退來臺,來自大陸地區的這群人,居住在政府規劃安置而興建的聚落,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來自大江南北,漸漸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群體「眷村」。他們,也被稱作為「外省族群」。
筆者本人,正是所謂的外省第三代,也是世人常說的「番薯芋頭」。但筆者,更傾向用「混血兒」來形容自己的出身。因為,筆者除了是來自大陸的川貴、閩粵及臺灣的平埔族(拍瀑拉族)這些不同族群混血後的一代,也是少數出生、成長、居住在眷村的小娃兒。
高雄岡山的空軍眷村「曉風新村」,是筆者童年成長的回憶。會說是回憶,因為在十多年前的政策下,那個曾經一路伴隨過筆者的村子,如今早已變成了平地。除了老宅後院的那棵芒果樹,仍屹立不搖的在荒野中隨風飄逸。可每年的夏季,卻再也無法爬到樹上去摘那青澀的芒果下來享用。
跟著同村的小孩童們,一起穿梭在村內的巷弄,翻過高聳的圍牆到很兇的老爺爺家探險,然後摘著老爺爺種在外面的水果,再找地方躲起來偷偷吃光前,不幸地被看門的惡犬,追著滿村子到處亂跑。甚至在田裡挖洞、放滿牛屎,惡整隔壁村的小孩們,只因為對方可能搶了我們的玩具。
每當筆者與同年齡的同學、朋友講述著這段兒時回憶時,他們只會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筆者。對他們而言,這彷彿是我們祖父跟父親那一輩的事情,而不是我們這群從小就有紅白機、電腦、網路、漫畫長大的人會接觸到的。更別說筆者每每對著自己的女兒,或是比自己年輕的朋友,說起這段過去,他們往往只當作是一則又一則的有趣故事,就好比湯姆歷險記一樣,原來筆者小時候是這麼地調皮搗蛋。
像筆者這樣的第三代其實不算少,因為我們接觸的不僅是「眷村文化」,同時也接觸到所謂的「臺灣文化」。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兩個、甚至是數個文化的差異。那是一個更加辛苦的過往,就好比你隻身一人去到美國、法國等地,從語言的障礙,到價值觀念的不同,不僅飽受歧視,也受到排擠與欺辱。
很少人願意相信筆者是末代的眷村娃兒,只因為會說一口還算流利的河洛話。因為他們不知道,筆者的整個童年時期,「眷村」僅只佔了三分之一而已,其餘的三分之二,筆者都跟著閩粵族群一同生活。
為了生存,所以筆者從小就學習說河洛話,到現在研究其源頭來自於哪裡。為了生存,本來不太會講的四川話,如今也受到長輩們的認可。這一切,只是為了能在不同的族群間求生。回到家中時,除了使用國語溝通,對著母親要經常說河洛話,對著父親要經常說四川話。筆者常自嘲,如果方言算是一種語言,再加上英文,算一算會的語言總共有四種。
然而,在不同年代、不同國家,多族群、多種族的融合下,都會遇到移民文化社會的問題特徵,「隔閡」。因為,有些人懷念美好的過去,有些人則選擇接受現狀,部分人不願改變,部分人勇於嘗試。這也是為何我們總是會與上下幾代人出現無效溝通的情況,因為每個世代所接觸的文化環境均不同,價值觀自然也不同,又該如何理解彼此呢?
其實避免隔閡的方法很簡單:放下自己的主觀成見,多聽對方內心想表達的,然後以同理的心,向對方表明自己的難處,然後再說其想法哪裡還不太成熟,需要再改進。看似說的容易,道理想必各位也明白,但能實際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而上述的方法,筆者也只不過羅列了其中幾項而已。畢竟相互理解,不是談判、並非溝通,而是為了消弭掉這層隔閡。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不對,但讓雙方能理解彼此的堅持,往往卻是最難的。
所以,當你問我跟家人有沒有隔閡的問題時,我會這樣回答你。
我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忤逆長輩們的意見與看法,背負了不少的罵名與否定,被親人朋友視為不肖子孫,只為了讓上下三代人,能夠理解彼此的想法,降低溝通討論的障礙,以免產生隔閡,造成更多的誤解與誤會。在經歷過幾次的爭吵與靜下心來的對話後,如今家中上下沒有太大的溝通障礙,也多少能夠站在彼此的立場去思考對方的難處。所以,「先聽、再說」,是筆者如今使用的方式。
臺灣的「外省族群」,所面臨的也是這樣的情況。年輕一輩無法理解老一輩人的想法,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那個所謂的「眷村」時代。對他們而言,那彷彿就是遙遠的過去,只是長輩們不願接受現狀,躲在自己的回憶罷了。既然沒有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更別提要他們能夠理解了。
任何時代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的!雖然長輩們有自己經年累月得來的堅持與驕傲,但年輕人不見得懂,這是因為不論是否被肯定,都希望宣洩的聲音有被聽見、被認同、被理解。當他們的聲音被聽見後,就會願意坐下來好好聆聽你的故事了。(照片示意圖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