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筆李彥謀/特稿)台灣的總統大選,「副手」一向不是焦點,但凡事都有奇特;在侯友宜找趙少康搭檔之後,雖無「趙侯配」之名,卻有「趙侯配」之實,因為從來沒有像趙少康這樣,多次、反覆強調:侯友宜是「總統候選人」、當選後侯友宜是趙少康的老大、老闆。
幾次大選經驗顯示,「副手」能不成為「正主」的累贅,就是萬幸;如果能不扣分,就是加分。趙少康讓一度淪為老三、快要沒有競爭力的侯友宜,重新回到賽場上,功不可沒。
2016年國民黨朱立倫的副手王如玄,陷入「軍宅案」爭議,讓本來岌岌可危的選情更是雪上加霜,終致藍軍總統與立委選戰皆崩盤,國會優勢不再,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朱立倫敗選後被黨內批評識人不明。
2012年民進黨蔡英文的副手蘇嘉全,被「農舍案」吞噬,原本「英嘉配」聲勢迫近「馬吳配」,大有一搏機會,但受農舍案重創,之後蘇嘉全變得低調,選戰期間逐漸消風,他被視為民進黨落敗的最大主因。
陳水扁兩次參選總統的副手都是呂秀蓮,她的黨內人和有問題,但清廉廣受肯定,其口才佳、說話有內容,又是女性,對陳水扁選票有正向影響,但群眾關注的仍是「阿扁」。
2008年謝長廷副手是蘇貞昌,外界都知道這是「政治組合」,不如此,蘇系與新系可能袖手旁觀;謝、蘇的各取所需、卻同床異夢,但至少撐住綠營基本盤,得票率42%作收,輸得差強人意。
馬英九兩次副手分別是蕭萬長與吳敦義,蕭萬長是以其經濟專業,給馬英九背書,「微笑老蕭」是李登輝重用的台籍官僚,他鮮有負面新聞,甘於做「沒有聲音的副手」,加上當年馬英九太受歡迎,蕭談不上加分與否。
2012年的吳敦義,在閣揆任上表現突出,力戰民進黨群雄,一改過往閣揆軟弱的形象;當年馬尋求連任的內外環境不利,「潔身自好」的吳敦義是不扣分的首選,他的本省背景、反李登輝、在中南部有基礎,算是為馬英九加了一些分。
2020年韓國瑜的副手張善政,只是聊備一格,當年藍營瘋迷韓國瑜,副手並不重要;不過,張善政有科技專業,是馬政府末代閣揆,任上作風開明,獲得不少好評,作為副手也沒有受到太大反彈。
趙少康有別於前述這些人,他在1994年與陳水扁、黃大洲爭奪台北市長,選戰激烈程度空前,敗選後他不想待在「中國新黨」,轉往媒體圈;他曾拋棄國民黨,此時回到國民黨懷抱。
他作風強勢、辯才無礙,卻樹敵頗多;然而,歲月不饒人,趙少康確實老了,他沒有當年「政治金童」的模樣,他打選戰只有兩張牌,「危機牌(恐嚇牌)」與「中華民國牌」,只是,當年這兩張牌已經生鏽,30年後更不管用。
看著趙少康潮起潮落的一代,還是祝福他圓了一個夢,尤其是他登場就挽救了侯友宜,把柯文哲逼回原形,讓國民黨不這麼快就變成政壇老三,還可能成為國會最大黨,顛覆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這句話。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