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視察東信國小周邊及外木山濱海廊帶道路 林右昌:中央7年補助基隆逾10億元 優化交通品質

CNMA新聞聯合網/ 2024.01.06 08:00
記者:李宥漮 內政部報導

內政部長林右昌(5)日視察「基隆市信義區東信國小通學步道改善計畫」及「外木山濱海廊帶公共設施改善工程」。林右昌表示,中央全力支持地方優化交通品質,7年來補助基隆已逾10億元,很感謝基隆政府積極辦理改善工程。今日視察的2項工程總費約4,222萬元,中央補助3,462萬、82%,未來完成改善後,將可大幅提升東信國小學童上、下學及周邊居民通行安全,並提升外木山步道服務品質,同時完整串聯北海岸濱海沿線人行步道及自行車路網,有效促進綠色運具推廣及觀光旅遊發展。
改善東信國小通學步道 串聯人行道路網
林右昌指出,東信國小位於基隆市信義區山坡上,目前僅有鄰近學校周邊設有單側偏窄行人道,且部分路段沒有完整銜接,迫使學童或民眾行走在車道上,危險重重。為改善這個現象,基隆市政府及東信國小校長積極提出改善計畫,總工程經費1,763萬元,由中央「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補助1,446萬元、82%,預計今(113)年9月底完工。
林右昌進一步說明,謝謝蔡適應委員及地方民意代表的爭取,中央也給予實質補助經費的支持。本案主要改善正信路(東信路至壽山路)通學步道,全長約850公尺,包括拓寬正信路人行道寬度至1.2~1.5公尺、更新東信國小正門口既有人行空間及家長接送區停等的舖面、路口號誌配置檢討、增設行人停等及無障礙設施,並新闢人行道至壽山路,也強調政府非常重視人本環境的建置,立法院也已經通過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預算,所以經費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提供民眾好的規劃設計及通行環境,所以也特別指示本案必須要將串聯到基隆市綜合體育場的安全路網一併納入設計,若現行經費有不足的部分,就另案向中央申請經費,中央一定會給予支持。
經過今日現場勘查及各單位的意見交流,林右昌現場也特別指示校方與市府要將以下重點納入整體規劃,包括家長接送區必須一次把它做好,另從基隆女中往上通往東信國小的行人通行路徑建議採取單邊設置的方式會比較適宜。此外,也要兼顧在地民眾日常通行停等的需求,因此請國土管理署北工分署要協同設計單位,邀請民眾、地方民意代表等共同參與細部設計的討論,把相關細節規劃一次做好,這樣才能達到工程施作目標及讓人民有感的改善。
外木山濱海步道人行環境改善工程 促進觀光品質再升級
此外,今日也視察「外木山濱海廊帶公共設施改善工程」,林右昌提到,外木山觀光人潮眾多,常有人行道壅擠、行走空間不足的情形,為優化濱海步道周邊人行環境,基隆市提出改善計畫,總工程經費2,459萬元,由中央「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補助逾2,000萬元、82%,預計今年11月底完工。
這項工程是改善外木山後段靠海側,設置全長約820公尺、均寬3.5公尺的人行及自行車共用步道,並規劃在設施帶增設景觀綠帶、休憩點及街道傢俱等公共設施。
林右昌指出,外木山漁港是本案的重要節點,還能夠與地方創生、漁村再造等相關計畫進行結合,擴大整體發展效益。過去,市政府也有挹注經費將旁邊的海埔新生地規劃為停車空間,供到訪民眾使用;另外也有規劃自行車服務站,就是希望把自用車、遊覽車等停在外木山這側,讓人流在此停駐,以帶動鄰近漁村的未來發展,但也強調停車位必須要有適當配置,而非一昧滿足。
林右昌進一步補充,本案的另一側端點是在大武崙沙灘這邊,也需要規劃適當停車位,因現行斜向的停車格導致通行寬度不足,後續也會調整成側向式停車格,有助於人行環境的改善,但也提醒市府一定要仔細思考此處車流通往外木山的整體交通動線配置,要避免人車堵在重要岔路口的狀況發生。現場也請國土管理署及北工分署協助,未來可提供相關設計上的專業建議,透過大家共同思考,來推動適當設計,且兼具未來易於維護管理等重要關鍵,讓本案能夠推展得更加順暢。
今年接續推動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
林右昌表示,中央7年多來持續補助基隆市提升轄內人行環境品質,共補助39案,包括「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核定28案,中央補助9.26億元;「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核定11案,中央補助8,842萬元。此外,今年也將接續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4年編列400億經費,鼓勵地方政府要用整體規劃的模式,系統性及計畫性的推動區域內道路、人行環境及重要據點的相互串聯,要將改變的點、線、面串接起來,這樣的改變民眾才會有感,好的改善措施才能持續發揮效益,為國內創造出道路通暢、用路人彼此尊重的友善環境,也符合人本精神與價值。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內政部長林右昌、基隆市政府簡任秘書黃毅維、立委蔡適應、基隆市議員鄭文婷、陳宜、吳驊珈及施偉政、東信國小校長曾恕華、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蘇建隆、國土管理署北區都市基礎工程分署長曾正宗、基隆市信義區東信里長賴姵綺等共同參與。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