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小寒「溫補」越補越大洞?中醫揭「虛寒體質」這樣吃:小米粥加1料

優活健康資訊網/人間福報 2024.01.05 11:00


今日逢24節氣小寒,俗諺:「小寒大寒,凍成一團。」中醫師提醒,除了準備禦寒用品、注意保暖,小寒養生也要注重養腎、保胃。補養身體方式,效果最好是三伏貼與三九貼,而生薑、當歸可溫補,來碗暖呼呼的小米燕麥粥、八寶粥等也合宜。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小寒約在1月5日至7日,與大寒約在1月19日至21日,常常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時節。根據大陸氣象資料,「小寒」常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分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台灣則相反,「大寒」多比小寒冷,符合節氣字義中強調的全年最低溫。

小寒,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冬至後第19天至27天)前後,三九天與三伏天(7月中旬),一樣是中國古代人民從長期觀測中總結出來一年中「最冷」與「最熱」的兩段日子。在中醫觀念:「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即在最寒冷的冬天補養身體,休養生息,來年身體較不易有大毛病。



冬季三九貼 調整虛寒體質 

賴睿昕說,補養身體的方式,效果最好是「三伏貼」與「三九貼」,尤其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之類患者,療效非常顯著;連續貼3年,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達8、9成,搭配藥物雙管齊下治療,效果更好。

而此方式,由專業中醫診斷需要敷貼穴位後,僅需貼上特製藥餅幾小時,透過皮膚吸收方式直達病處,對於不愛吃藥的小朋友,或長期服藥、體虛的老人家,都是幫助調整虛寒體質、增加抵抗力良方。

至於小寒期間日常養生,《黃帝內經》開宗明義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請大家晚上沒事、早點窩進被子裡,早睡晚起無妨,最好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鼓勵大家光明正大的「賴床」。

至於外出,根據「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尤其「頭部」是「諸陽之會」,體虛、手腳冰冷或免疫系統較差者,比較「陽虛」的人,更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運動時也是,盡量不要在寒冬的戶外做太激烈、會大量流汗的運動,以免出汗後毛孔鬆開,容易吹風受寒。只要讓皮膚微微出汗,且要注意運動後把汗擦乾,避免汗溼衣服、反受風寒。



進補視體質 宜與中醫討論 

至於幫助祛寒、溫補食材,比起相對容易上火的麻油或燒酒料理,相對安全又較適合女性補充營養、活血祛溼藥方,為傳承自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的藥膳湯方,如當歸與生薑補湯。

賴睿昕表示,藥膳補湯適用於較虛寒體質,如當歸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提升養分吸收效率,生薑幫助脾胃散溼氣,在中醫屬於比較可補血滋養食材。不過,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前最好跟中醫師討論,避免「盲補」、愈補愈大洞。

小寒正逢農曆12月,期間最重要飲食習俗是吃臘八粥或是八寶粥,不同地區喝八寶粥的材料有不同,但都是冬季滋補的好東西,像是小米、黑米、栗子、核桃、山藥、花生、紅豆等配料,都可以根據口味來放。

小米燕麥粥也適合小寒食用,小米非常適合脾胃虛弱者吃,相對於大米來說,小米鉀、磷、鎂含量較高,鈉含量極低,而且含有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光喝小米粥可能覺得口味單調,不妨再加一些燕麥進去,燕麥同樣有益肝和胃的效果。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小寒養生保胃戰 喝粥溫補助抗寒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