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文化局專書出版《煎一壺時代補帖: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由17位以文字、影像,和畫筆工作者組成的團隊,拜訪高雄30家老中藥房,用故事連結藥房,人體與自然的三向關係。 「中藥房然後跟中藥相關的事情,真的其實是可以很貼近人生的。」 由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一書,由17位文字與攝影工作者,實地走訪高雄30家中藥房,並將他們真實的感受,以文字、影像呈現出來。 文字創作 江舟航:「六龜這地方早期從採樟啊,一些林業這些歷史,怎麼樣再串聯到這個,跟這個中藥行這個發展有關,這些故事這樣子。」 影像創作 鍾舜文:「以前只看到一點點,就像媽媽燉給我們喝,這次我們自己去看這個中藥店,所以感覺其實不太相同。」 中藥房依聚落而設,有如田頭田尾的伯公,在常民生活中,日夜守護庄頭居民的健康,而隨著時代演變,傳統中藥房又歷經怎樣的轉型改變,高雄市文化局希望以專書報導的方式,讓大家看見老藥房努力的過程。 高雄市文化局專委 陳美英:「30家的老中藥房的介紹,那希望說大家能夠,在現代的生活當中,看見這些老中藥房,他們的努力轉型的過程。」 文字創作 楊路得:「它(中藥房)經過轉型之後,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都能夠去接受,因為它會用一個養生的角度,就是切入。」 為了完成老中藥房的故事這本書,採訪團隊橫跨,山、海、縱貫3線26區,總共尋訪近30家中、草藥店,除了記錄當地人如何採集民俗植物做成藥草,也希望喚起在地居民重視原生植物,及環境永續發展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