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學童有A罩杯,未必都是性早熟,小心可能是肥胖惹的禍!13歲的林小弟(化名)因胸部將近A罩杯,怕被同學嘲笑常找各式理由不上游泳課,家長懷疑是性早熟而求診,才發現林小弟肝功能異常、輕度脂肪肝、肝纖維化。所幸經過治療後體重下降、肝功能也恢復正常。
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師資培育科科主任暨兒童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捷忠疾呼:「肥胖不只影響外觀、影響自信心以及社交,更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問題,家長對孩子的體重應該有所警覺,必須透過檢查了解狀況並且妥善治療。」
小時候胖就是胖!全台近3成青少年體重拉警報
肥胖殃及全球的健康與財政危機。據統計,全球超過19億人超重,其中包括3.4億的兒童和青少年。且全球每年治療肥胖相關疾病的費用高達4兆美元。在台灣,根據國健署資料,國中生的過重和肥胖率為30.6%,高中生也達28.9%,代表幾乎每3個青少年,就有1個的體重超標。
青少年肥胖盛行率如此高,卻很少看到家長帶孩子來求診,林捷忠科主任表示,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抽高,其實,近八成的肥胖青少年在成年後會繼續肥胖,有研究指出,這類患者在成年後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最新調查:「2不1無法」,減重之路困難重重
一份來自全球10個國家,包括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陳偉德講座教授受邀參與,名為ACTION Teens少年行動的調查研究,目的為了解及探索肥胖青少年、肥胖青少年的家長以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對肥胖症的認知。台灣的資料顯示,受訪三方在減重上呈現「2不1無法」的情形;研究發表第一作者林捷忠科主任於2023年十月亞太小兒消化年會、台灣兒科醫學年會發表,調查發現,三方的動機不同調、觀念不正確、青少年也無法有效執行減重建議!
第1不-減重動機”大不同”:
肥胖青少年減重的前三名動機分別為:想要更健康(27%)、更為自信(24%)、更好更有活力(23%);而家長卻認為青少年減重動機是為了穿進更小號的衣服(32%)、對自己體重不滿意(26%)、以及想要體型更健美(25%)。相比之下,醫護認為對自己更有自信(82%)、以及更受歡迎(84%)是青少年減重的動機。林捷忠科主任說明,當三方對於減重動機不同調時,就會輕忽這件事情的必要性。
第2不-獲取減重資訊管道”不正確”:
問卷顯示,家有肥胖青少年的家長,對於減重資訊的獲取管道前三名為搜尋引擎(72%)、社群媒體(62%)、家人朋友(28%)、醫師名列第四(26%);有肥胖問題的青少年也是類似的狀況,社群媒體(28%)、搜尋引擎(27%)、書報雜誌以及醫師(19%)為三大資訊來源。林捷忠科主任提醒,網路上常有錯誤資訊,恐讓成長中的孩子減重不成反傷身。
”無法”少吃多動:
肥胖青少年在問卷中表示,無法克服食慾(25%)、喜愛不健康飲食(25%)以及不喜歡運動(22%)是減重的最大障礙。家長同樣認為是食慾(24%)以及不喜歡運動(24%)的問題。但認真執行少吃多動就能有效解決問題嗎?林捷忠科主任表示,有些孩子可能越動越胖,因為運動就會餓,餓了就會吃。而且學業壓力也讓青少年很難有充分的運動時間。
醫籲:重視青少年肥胖問題,治療接軌
2023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在最新治療指引中指出,6歲以上的兒童若有明顯肥胖,需要接受生活習慣的管理,並首次提及12歲以上的青少年可透過藥物輔助治療。在台灣,取得青少年適應症的體重管理藥物主要有口服排油藥,以及每日一次GLP-1腸泌素針劑,前者的機轉是減少食物中脂肪經由腸道消化吸收,後者則為降低食慾並減少脂肪量以降低體重。
林捷忠科主任更鼓勵醫護及家長要有責任地主動與孩子對話,「可以從學校的健檢報告檢視,若有過重或明顯肥胖,就要積極處理。」當孩子的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為肥胖,家長也可透過國健署的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來確定孩子的體位狀況。
👉推薦閱讀:減重還是要吃澱粉,否則容易復胖?程明偉營養師:掌握4大澱粉減重技巧
【延伸閱讀】
久坐害腰酸背痛、肥胖找上門,揪出3大元凶!謝炳賢醫師:5要訣舒緩腰酸背痛
一天要喝多少水?一定要喝8杯水?侯玟伊營養師:別忽略脫水4大警訊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3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