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連假千杯不醉靠「解酒藥」面對現實?一句話打破迷思

引新聞/劉雅文 2024.01.02 11:01

(記者劉雅文/綜合報導)連續三天的跨年假期,不少人都相約三五好友或是親友一起相聚狂歡,這時候不免會幾杯「黃湯」下肚助興,但是過度可就會傷身了,很多人都以為只要隔天吃點解酒藥就沒事了!但是食藥署貼心提醒,這類型的解酒產品只能緩解症狀,飲酒還是會傷身!

圖/食藥署表示解酒藥相關產品僅能緩解酒後的不適症狀。(pexels)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一般人在飲用酒精後會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適,這些症狀通常在攝入酒精後數小時內開始出現,並可能持續數小時或超過24小時。而且宿醉的症狀多達47種,其中以疲勞、頭痛、嘔吐和注意力分散最為常見。

酒精也會抑制大腦產生抗利尿激素,導致褪色,並引起口渴、疲勞和痙攣;酒精雖然讓人較快入睡,但也容易提早起床,導致疲勞感;酒精還會刺激胃膜,增加胃酸應激,引起胃腸和胃部不適;酒精與飲酒後產生的乙醛還會加劇身體的發炎症狀;最後,剛開始飲酒時會感到輕鬆,但酒精效應消退後,卻可能產生比飲酒前更不安和焦慮的感覺,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醉酒症狀的來源。

而市售解酒產品並不能真正能夠分解除酒精以外的物質,只能來緩解飲酒後的症狀,這些產品大致可以分為:維持肝臟功能、抑製酒精消耗速率、降低酒精造成的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補充營養等。也因為其能夠降低醒後不穩定的特性,因此被稱為解酒藥。真正要降低酒精對身體傷害的方法,還是建議要理性的飲酒。

《引新聞》提醒您:未滿18歲請勿飲酒、開(騎)車不喝酒,喝酒不開(騎)車!

更多引新聞報導

2023年奇葩打工排行榜出爐!「幫改同名同姓」、「教導狗狗吠叫」都上榜

快搶福袋!頭獎兩台瑪莎拉蒂還不夠 竟搬出夢幻「南極郵輪」搶買氣

經期搞不定!「洪水型」還是「打卡型」女孩?衛生棉怎麼選一次看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