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界應重新檢討目前的發展策略,換位思考刻不容緩!藍綠白對台灣產業走向的態度與政策規畫,就成為考驗三黨總統候選人是否擁有國家領導人的遠見、膽識、能力的重要評判標準,不知有意角逐大位的人是否注意到這個產業轉型的問題而有所準備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 退休教授)
當大選的負面新聞淹沒了主要媒體版面時,蔡政府宣佈召開全國科技與智能技術相關的會議,雖然議題選項十分吸引人,但實質内容空洞。蔡總統臨去秋波煞有其事召開全國科技會不會有點唐突,或者是有不為人知的其他原因?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全面發展將面臨兩個關鍵的瓶頸:發展獲利能力強大的商業模式,同時並也能提供工業應用所需的精度和準度。但AIGC產業畢竟尚未發展成熟,供應端演算技術發展及資料庫精實為現階段的競爭標的,但需求端的孕育過程仍尚待進一步的改善。換言之,AIGC目前的競爭情勢不在於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而在於先聲奪人的產業領導力(Industrial Leadership) 。
雖然多數產業專家普遍認為,蓄勢待發的AIGC技術是未來全球科技經濟發展的核心,但就目前AIGC發展狀況來看,主流的大廠(OpenAIGC、 Google、微軟、Meta、Amazon等) 多採用「文字接龍」封閉式大型語言(LLM)的演算法及資料庫,發展其AIGC霸權(Hegemony) 及産業鏈垂直整合是常用的策略,而建構標準化的「平台整合」優勢營造「大小通吃」市場寡佔是其目標,但諷刺的是這種經營模式反而開放式創新的阻礙(Innovation Adversarial)。
此次科技會包括了包括重新招開停辦了11年的「科技顧問會」和「數位政策法制平台」;前者強調「半導體×AIGC」和「淨零科技」兩大議題,而後者則聚焦在AIGC治理和個資風險管理並行,二者皆是針對AIGC產業發展瓶頸而設計。但臺灣企業規模不足,技術深度/廣度也無法跟矽谷大廠競爭,故審時度勢發展另類商業模式才是存活之道。
在「科技顧問會」會後記者會中,政府提出「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及「台灣AI行動計畫2.0」等兩大方案,並強調台灣發展AI最佳賽道在應用。政府大張旗鼓召開全國「科技顧問會」和「數位政策法制平台」,不但毫無令人驚艷的前瞻內容和細節,而「用膝蓋想」都知道的結論證明政府團隊缺乏專業素養與前瞻視野,其小確幸、短線操作、虚晃一招的心態,令人失望!
事實上,台灣在半導體製造上具有無可取代的優越條件,搭上這次全球人工智能産業的順風車,本該是台灣產業升級水到渠成的機會,但若是過度向特定產業傾斜必然造成資源排擠的現象,更何況封閉式的AIGC系統不利於智能網路產業多元化和創新的發展,阻礙了智能體系統與其他產業系統或人類交互協作,不利於國家長期的均衡發展。
短小精幹、韌性十足的台灣,其實不用跟全球大廠進行正面交鋒,透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多元化異質協作與整合(Chimeric Integration)才是真正的王道,也就是以「技術仲介」(Technological Intermediation)為基礎的「智能代理人」(AIGC Agent)的平台建構和跨領域共同協作「分散式」創新的模式,能充分發揮Web3.0及AIGC所提供的功能。
「智能代理人」是一個「自動」、外掛式(Plugin) 、智能匯流、開放式平台創新模式,適用於創新導向的中小企業共同協作,多元化異質協作與整合形成一個多智能體生態系統(Multi-Agent System, MAS),兼具開放式/分布式創新、經濟規模、多元化優勢的操作模式。雖然在全球資本主義掛帥的環境中,除了人才培育、基礎設施、倫理規範外,政府所能提供「智能代理人」的協助十分有限,但政府仍該嚴肅看待這個問題,以提供環境面上有利的資助。
事實上,開放式的智能環境是規模較小的後進者的最佳契機,透過特定市場橫向整合發揮企業在專業化和客製化的優勢。這個開放式的策略不但能兼顧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也能在強調AIGC倫理和社會價值保障(Safeguarding) ,提供適度的功能。
2023年初曾有智能技術先驅者預測「網路奇點」(Network Singularity)的降臨,預警奇點轉折已迫在眉睫。產官學界應重新檢視全球智能產業的環境和未來發展趨勢,全面性重新檢討目前的發展策略,換位思考刻不容緩!檢驗藍綠白對台灣產業走向的態度與政策規畫,就成為考驗三黨總統候選人是否擁有國家領導人的遠見、膽識、能力的重要評判標準,不知有意角逐大位的人是否注意到這個產業轉型的問題而有所準備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徐作聖,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應用化學所、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eMBA。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2010年獲選為「國科會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獎」,至今迄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法評選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