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對購屋族來說,買房最困難的門檻大多都是頭期款,辛苦存錢卻難追上年年高漲的房價,因此常有「頭過身就過」的說法。不過即使存到了頭期款,也不代表之後就能輕鬆,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自己的買房經歷,辛苦存錢買下預售屋,入住1年後,原本擁有自己的房子應該開心,卻驚覺現實遠沒有這麼美好。
原PO表示,自己簽約時貸款660萬元,房貸一個月約2萬出頭,但因為升息、管理費加上公電,房子的每月實際支出近3萬,而他的薪資卻只有5萬多,再扣掉保險費、生活費,每個月根本沒剩幾千元可投資。當初房子交屋也沒花錢裝潢,但稅金、代書費用與基本的家電、家具,加起來也要100萬。若是有突發狀況,想靠房子增貸收支比也過不了,只能等工作獎金來救急,想到這樣的日子還得熬30年,就忍不住苦勸:「買房沒有不好,但如果收入不夠或是家裡沒法支援,貸款後的收支比一定要好好規劃,房貸超過三成一定會壓縮到自己的生活」。
不少網友看了他的慘痛教訓都紛紛搖頭,直言:「同樣地點買公寓,坪數更大,還不用管理費,房屋稅也更便宜,沒考慮到新房的隱性成本就是功課做不夠吧」、「政府大工程會分期辦理,裝潢一樣可以看輕重緩急分期裝潢,壓力才不會大」、「我家自己買IKEA家具、燈具、窗簾,全部讓IKEA的人來安裝,20萬搞定。家電買比較好大概20萬,代書稅金大概15萬。家具是消耗品,不用花太多錢,住個幾年有錢再裝潢換個風格也不遲」、「裝潢、家具、家電本來就要包含在買房預算內啊,只存了頭期,未來是要走工地廢墟風嗎?」
另一名過來人則表示,影響房價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地點、新舊、大小,當預算有限時,就要有所取捨,對於房貸額度評估,最好也以自己單獨就能負擔為上限,避免出現家人有突發狀況付不出房貸。
這名網友分享自己的購屋經驗,夫妻雙薪月收雖有15萬元,但買房時房貸、管理費、水電等全部支出只抓2.6萬-2.8萬元,雖然同樣價格舊公寓坪數更大,但他不想要買違建,也不想多花錢整理房子,最後選擇了三重小坪數預售。當時他也曾考慮過土城的房子,但土城建案大多強制買車位,他評估後認為未來換房轉手對象大概也是像自己這樣剛結婚沒多久的家庭,加上車位總價會高很多,不一定好轉手,就算不轉手,房子租人,租客也不一定想租車位,沒有車位比較單純。
裝潢的部分,原先他也想做系統櫃,但估價後價格落在60-80萬元,而IKEA家具尺寸雖不如訂作完美,但含組裝費用只需要20幾萬,考量未來若要出租,IKEA家具留給房客使用也不會心疼,因此便選擇了便宜的家具,反而家電砸重本選擇品質較好的品牌,未來可帶著走,但儘管如此,也精打細算選在雙11活動檔期,用上所有活動、信用卡折扣,最後僅花了20多萬。
過來人表示,或許有人會認為他想得太遠,但他卻認為「買房就是要考慮這麼遠,房貸都要30年了,至少考慮到10年的事情再買房吧」。雖然他的房子很小,但夫妻倆都很慶幸當時沒用兩個人的收入去計算買房預算,讓如今的生活還滿輕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