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高齡長者與肌少症

今傳媒/今傳媒 張中俊 2023.12.27 14:05

                   高齡長者與肌少症

[ 今傳媒/ 記者張中俊報導]76歲的王奶奶平時奉行蛋奶素飲食,身形中等,生活功能完全自理,但鮮少外出活動,有高血脂病史、容易暈眩。有次在整理盆栽時跌倒,導致骨折且無法自己站起來,所幸鄰居發現、叫救護車送醫。住院安排大腿骨骨折治療,也發現合併尿道感染、急性腎衰竭、電解質異常,導致急性功能衰弱,臥床20多天,有鼻胃管及尿管留置。在骨科手術後,與高齡醫學醫師共同照護。

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黃議德醫師表示,患者經營養評估發現總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量過少,日常運動習慣闕如,是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在適當止痛藥物控制疼痛後,物理治療師教導簡易術後復健運動,也指導在復原後應有之活動量,以保持肌肉體量、質量及功能。出院準備服務小組並申請長照2.0,協助餐食準備及洗澡服務。王奶奶返家後持續復健,不需輔具可自行行走,返回門診時進行生物電阻測量法(BIA)證實肌肉質量過低,經營養師衛教後已修正飲食習慣,並每天走路培養肌力。

臺灣於1994年已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進階為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日本花了11年從高齡化社會發展成超高齡社會,臺灣卻只用了7年,老化速度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而肌少症的盛行率,是隨著年齡增加而更升高。

黃議德醫師提醒,要注意家中長者是否有鳥仔腳或走路變慢,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更要留意後續跌倒、臥床的風險。可先透過SARC-F問卷評估,並以能否在6秒之內走完6公尺的距離,或在12秒內連續5次起立、坐下,篩檢肌肉力量是否不足。

如疑似有肌少症,就應儘快尋求高齡醫學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等專業人員評估、治療,避免、降低高齡長者因肌少症喪失日常生活功能,導致跌倒、受傷而住院,在住院中的長時間臥床又加重肌少症,形成惡性循環。成大醫院在2020年成立高齡照護中心,提供高齡患者完善的一站式服務。

黃議德醫師說明,至於日常預防肌少的方式,首先是每日飲食的總熱量要足夠,且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如奶蛋魚豆肉類。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指引,健康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每公斤體重至少≥1.0g,肌少症或較衰弱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則要提高到≥1.2g。而肌肉的生理維持也需避免維生素D不足,所以蕈菇類、魚類、蛋奶類的攝取,及一天陽光日照至少10分鐘都非常重要。同時要有運動的習慣,建議要混合有氧、阻力及柔軟度訓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