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總統大選僅剩三個星期,外媒關注台灣年輕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英國《金融時報》駐台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日前採訪了數名台灣年輕人對於台灣選舉的看法,發現他們對於台灣政治現實失望,也對兩岸關係的走向感到迷惘。
《BBC中文網》也刊登了以「台灣總統大選的低薪議題:從『斜槓青年』到『青貧族』,年輕選民會如何投票」為題的報導,內容聚焦在歷屆政府都承諾解決、但始終沒有改善的民生經濟問題上。此外,《紐約時報》則報導「沮喪的台灣年輕選民」,指許多台灣年輕人在選舉中更希望關注自身需求為主,對執政的民進黨和最大在野國民黨都表示失望。
《金融時報》採訪的24歲的攝影師楊世偉自認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但近年來對民進黨的支持已漸漸冷卻,這次選舉,他希望投票給柯文哲,讓民眾黨解決高房價問題。另兩位從事行銷的林姓青年則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物價不斷上漲,但薪水卻跟不上,「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正視這個問題。」還有23歲的周姓台大碩士生受訪時則十分擔心台灣沒有足夠的再生能源來達到全球氣候目標,教育體系無法激發批判性思維,且腐敗盛行。另外,一位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年輕蔡姓工程師,雖然收入高於許多同年齡的人,但仍然對經濟感到擔憂,尤其是高額負擔的健保。
《BBC中文網》則指出,台灣去年入職的畢業生薪資平均為3.4萬元,但其中有四分之一薪資僅2.5萬元,同期台灣整體薪資中位數為月薪4.3萬元,年輕人總體薪水難以追上大城市的物價,因此,年輕人面對的低薪困境也反映在大選投票意向中。另一方面,台灣的青年低薪問題間接加劇少子化問題,目前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人口已經連續三年負成長。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在回答外媒的訪問中表示,過往年輕選民或首投族幾乎一面倒支持民進黨,但今年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反而較受歡迎,就是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年輕選民卻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高房價、低薪資、工作機會少的問題。而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也指出,多項民調顯示,這次選舉「下架民進黨」的聲量在年輕人間很明顯,原因是該黨走「抗中保台」路線打「兩岸牌」,相對忽略了青年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