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陳廷秀議會問政超越黨派束縛 堅持走自己對的路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 產經/台中市府會 特派員 游穎達 2023.12.18 09:37

【焦點時報/記者游穎達報導】

台中市議會第4屆第2次定期會議即將於本週21日(四)即將閉幕,在近期議會市政總質詢中,有多位議員問政勤奮度讓人印象深刻,其中市議員陳廷秀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問政,超越黨派思維堅持做自己的問政風格,以獨力公正態度為民發聲,深得海線地方民眾託付、信賴!

本次議會市政質詢中,陳廷秀多項問政讓人印象深刻,包含:如何建設更多、舉債更少;中捷藍線議題;交通檢舉亂象提議;台中港擴港需補償漁民;台中容積移轉代金不應限於同一行政區使用等議題,皆受民眾關切、注目!

選對人、做對事、走對路  讓建設更多舉債更少 

台中市無黨籍議員陳廷秀於市政總質詢,提到今年台中市施政滿意度高達78.8%勇奪全國第一,給盧秀燕市長及市府團隊各局處給予高度肯定,全國票選最幸福的城市也是台中市民的榮譽!

陳廷秀表示,在警消環衛預算審查時遇到雙標的例子,若是中央補助大家都額手稱慶鼓掌通過,但這次警消環衛的預算,不僅不刪除預算,應該多鼓勵他們增加預算,這些都是人民的救命錢,守護台中市民的防守部隊更是衝鋒陷陣部隊,陳廷秀議員感到詫異怎麼會突如其來的預算擱置,當下回應這些預算不能擱置,如有意見應保留大會發言權,還好此模式讓警消環衛順利保留發言權,是很典型的雙標概念。

陳廷秀也反應出,今年台中市財政也從三級升為二級,財務部更良好的結果就是中央補助因而更減少,也是近幾年來財政被升級的唯一縣市,也是六年來最低。

「捷運藍線開通日,台中捷運損益平衡時」

台中捷運藍線是全台中市民期待的重大建設,主線全長約 24.8 公里規劃著台中交通繁忙的台灣大道串聯山海屯區的基本捷運路網,提供在地民眾旅運需求。

陳廷秀從綜合規畫之初到現在這五年間,與所有台中市民眾所期盼著捷運藍線,但聽到的卻是綜合報告書依舊卡在行政院,陳廷秀議員憤憤不平說難道要政黨輪替後才能核定開通嗎?

陳廷秀強調,中央政府要為台中地方市民著想儘速核定捷運藍線,啟動台中第二條捷運工程,早日開工、早日完工通車,符合市民期待加速動工,透過捷運軌道山線及海縣的連接結合,提供台中市民更完善的交通運輸服務。

檢舉亂象 人心危危

陳廷秀表示,近期收到許多民眾反映檢舉亂象,車停自家騎樓下,憂心被檢舉達人檢舉導致被記點、駕照將吊扣,提到有其他縣市用自治條例規範一段時間內民眾可將自家車停在騎樓,台中應要跟進,要求市府要如此嚴厲的扣點吊扣駕照規範前,因應作為時要有配套措施。

警察局局長李文章說明,騎樓停車以及紅線地區沒有適當臨時停車的部分,確實也把民怨反映給中央單位,不管是交通局還是警政署都有一一反映,目前中央對這問題有全面的措施,也發正式的公文給台中市政府,此事是屬於交通局的權責,李文章相信交通局近期會有配套的解決措施。

大家關心的騎樓下能否停車,依照道交條例所指騎樓是屬道路範圍,除依同條例第90之3條道路主管機關所設置機、慢車停車處所外,餘屬禁止停車處所,如果深夜時刻沒有涉及到公共通行的安全問題,可透過施行細則的彈性以勸導代替開罰的概念,中央目前也請地方政府衡量各個地方的特性,針對這個部分給一些原則,讓執法單位警察同仁有個依循的方式。

因台中港擴港影響漁民出入及漁場損失

陳廷秀也再次為廣大漁民請命,由於禁漁區原先是7472公頃,現在劃設到11285公頃使得禁漁區範圍更擴大,原先7472公頃時,造成漁民們捕魚的限縮,漁民們的機漁船沒有補償,範圍更大甚至連漁筏補償金都沒下文。

陳廷秀議員痛心的說為什麼台北港、高雄港,對於受影響的漁業都有實質補償救濟金,獨獨台中港卻沒有補助?

農業局局長張敬昌表示漁會帶領漁民發起3次海上及陸上的陳情抗議,因擴港造成漁民出入時間變長導致成本增加,種種因素對漁民相關的損失,漁會跟漁民都非常了解,由於漁業補償權責為中央,台中市政府將一同爭取中央能夠比照台北港及高雄港案例給予台中漁民合理補償。

台中市容積移轉代金不應限於同一行政區使用  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城鄉發展落差

由於中央規定不能把在地建案的代金移轉到其他計畫區,例如台中巨蛋要開發經費,因無法使用其他都市計畫區的容移代金,容積移轉代金只能用在計畫區的相關經費,使得代金使用上大大的受限。

台中市議員陳廷秀多次在台中市議會提到容積移轉代金制度的問題,建議能否在都市計畫委員會或自治條例裡面來修改,以加速完成台中市府統籌運用容積代金,可望加速完成台中市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運用,。

都發局局長李正偉表示,容積代金目前截至共計194億餘元,集中在西屯、北屯、南屯、烏日,超出這四個區域以外,主要計畫區完全不能使用,市府也會積極向中央爭取法案之修正。

圖說:台中市議員陳廷秀議會問政,超越黨派束縛,堅持走自己對的路,深得海線地方民眾託付、信賴!(圖/記者游穎達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