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管風琴藝術家余曉怡獲邀登上法國百年教堂香榭麗舍聖母院演奏

報新聞/編輯部 2023.12.18 16:39

圖:余曉怡FB

報新聞/編輯部

連續3年獲得「國家音樂廳」邀請,擔任管風琴推廣音樂會總策劃的演奏家余曉怡,11月剛結束衛武營《管風琴之魅-余曉怡與納洛赫的華麗交鋒》的精彩演出,隨即出發前往巴黎演出,應法國「巴黎愛樂者文化協會」邀約,在巴黎市區三座別具歷史意義的教堂演出,為當地古典樂迷帶來與眾不同的聽覺嚮宴。透過巴黎連線專訪,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音樂家在外地演奏的感受以及自我期許。

獨一無二就能被看見!屢獲波蘭、捷克音樂節邀請,今年首度前往巴黎演出3場聖誕音樂會
台灣管風琴演奏近年因為兩廳院管風琴翻新、衛武營打造全亞洲最大管風琴而受到注目,來自台灣的演奏家因此有機會站上世界舞台,其中、余曉怡近年獲得海外音樂圈關注;獨一無二的演出風格,獲得美國、波蘭、捷克、法國等歐美國家的邀約演出,讓她不是在演奏中,就是在前往機場的路上。

香榭麗舍聖母院Église Notre-Dame-des-Champs de Paris
圖:余曉怡FB

這次前往巴黎演奏,則是來自「巴黎愛樂者文化協會」的邀請,在管風琴文化發源地之一的法國演出,肯定是每一位演奏家的夢想,在踏進演奏會場地之一的「香榭麗舍聖母院Église Notre-Dame-des-Champs de Paris 」時,教堂內高挑拱頂營造的空間感,散發著壓到性的莊嚴神聖氛圍,讓余曉怡更加確認自己的音樂使命:「我就是為了在這裡演奏管風琴而存在的~」
她也特別安排與聖瑪麗教堂首席管風琴師 Simon Prunet-Foch進行國際交流音樂分享,對於台灣管風琴文化充滿期待;身兼凡爾賽宮音樂總監的Simon,也極力邀請余曉怡參加明年度預計在凡爾賽宮舉行的交流音樂會,台灣管風琴的亮點正逐漸被世界看見!

香榭麗舍聖母院Église Notre-Dame-des-Champs de Paris
圖:余曉怡FB

正如管風琴因地而異的獨特性,音樂的呈現也需要具有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在樂器的世界裡,管風琴是最特別的存在,每一座管風琴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從一座管風琴就能窺見一個城市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底蘊,這也是其他樂器沒有的專屬特性。因此,余曉怡期許自己身為管風琴演奏家,能實際去走訪、去彈奏世界各地的管風琴,來自海外的演出邀約就是對他最大的鼓勵,透過每次演出與管風琴的一期一會,讓他珍惜每場表演帶給她的獨特感受,並將這份感受化為藝術的養分,滋養著她對管風琴演奏技巧的精益求精。

圖:余曉怡FB

就像管風琴的獨一無二,余曉怡追求的藝術呈現也是如此,具有辨識度的個人風格;樂器對於演奏家來說,不僅是演繹樂曲的工具,更是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及表達,每一場演奏會呈現出的獨特性,在於演出技巧及音樂呈現的不斷精進、藝術層次的提升,也在於演奏會呈現的視覺特色,例如她這次在巴黎演出穿著的服裝正是出自「Moomento」創辦人、台灣設計師蔡珮雯(Patricia Tsai)之手,結合西方古典蕾絲及精緻細膩的西陣織,低調不失華麗,完美襯托演奏家致力於中西合璧、推廣文化交流,形成的個人獨特氣質。

演奏會激盪的藝術獨特性也是余曉怡所追求的,這次特別與旅法薩克斯風演奏家林寬合作,林寬是台灣古典樂壇新星,畢業於巴黎市立音樂院,2017年獲得評審一致通過、獲頒最高演奏文憑,「兩種樂器都是音色延展性很優秀的樂器,管風琴的宜古宜今,薩克斯風的穿透力,能傳達音樂蘊含的豐富情感。」

左:旅法薩克斯風演奏家林寬
右:管風琴藝術家余曉怡
圖:余曉怡FB

沿著法國管風琴的歷史足跡,回歸演奏的初心,在磨練中不斷提升藝術強度!
這次演出安排聖羅莎莉教堂Sainte-Rosalie、香榭麗舍聖母院、巴黎天主教堂-上帝羔羊禮拜堂Chapelle de l’Agneau de Dieu,均位居巴黎市中心,歷史最遠回溯至古羅馬時代,余曉怡在教堂進行公開演出,以來自台灣的演奏家身分彈奏具有歷史意義的管風琴,對她來說別具意義。

香榭麗舍聖母院Église Notre-Dame-des-Champs de Paris
圖:余曉怡FB

趁著排練以外、為數不多的時間,走訪了音樂史上別具歷史意義的地點,像是「聖克洛狄德聖殿(Basilique Ste-Clotilde)」舉世聞名的「阿里斯蒂德.卡瓦伊爾.科爾管風琴」,有長達31年由19世紀比利時作曲家法朗克(César Franck)彈奏,在這裡聚辦的管風琴音樂會,對日後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重大影響。

另外、作為臨時琴房的「巴黎思康音樂學院(Schola Cantorum de Paris),是德布西、拉威爾曾經就讀的學校,她形容:「就像踩在音樂名人的足跡上,想像當時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動。」

法國管風琴的特色,余曉怡說法國管風琴在19世紀發生重大改變,出現交響樂式管風琴:「無論樂器結構及樂譜形式都發生了變化,音樂呈現更加細膩豐富~」因此演奏上追求嚴謹,相對彈奏難度也比較高,選曲也會完全不一樣,彩排時間極為有限,但余曉怡仍自信以對:「管風琴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圖:余曉怡FB

每一次的磨練,都在提升自己的藝術強度
儘管身在異鄉陌生環境,演奏前的練琴時間永遠不夠,睡眠短少演奏卻必須全神貫注的高強度壓力下,仍然追求令自己滿意的理想演出,余曉怡張開雙臂迎接考驗:「因為、每一次的磨練,都在提升自己的藝術強度!」

來自海外音樂界的肯定,化為余曉怡身為台灣音樂家的底氣,目前擔任《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積極推動台灣本地管風琴文化,2023年余曉怡與團隊發起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透過互動展覽介紹,讓管風琴不再只存在於音樂會,單月創下高達一萬五千參觀人次,成功傳達「音樂是生活,不是表演」的理念。明年更將以「台灣靈感Taiwan Inspiration」為主題進行世界巡演,介紹台灣之美,可以預見余曉怡即將掀起一場台灣管風琴文化旋風!

The post 管風琴藝術家余曉怡獲邀登上法國百年教堂香榭麗舍聖母院演奏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