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不是只有紅斑性狼瘡,盤點四大常見自體免疫疾病!

民生頭條/ 2023.12.14 11:43

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日昨「永遠的周芷若」之稱的港星周海媚,疑因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驟然辭世,台港娛樂界哀悼惋惜的同時,也再度喚起了民眾對有不死癌症之稱的「紅斑性狼瘡」(SLE)的重視。自體免疫疾病高達100多種,紅斑性狼瘡因罹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侵犯全身情形經常較為嚴重,而廣泛為人所知。除了「紅斑性狼瘡」之外,「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也是其他三大常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

錯把我軍當敵軍展開無差別攻擊,是自體免疫疾病特徵

正常的免疫系統應該要防禦身體免於受到細菌、病毒、微生物等外物的入侵,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免疫系統失控、搞錯了對象,把身體的細胞、器官也當成外敵入侵,而啟動防禦機制攻擊抵抗,導致受攻擊器官慢性發炎,甚至喪失功能。「無差別攻擊」、「看到黑影就開槍」,都是常見形容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形容。

從常見到罕見、局部到全身,自體免疫疾病有100多種各式疾病

自體抗體攻擊的對象極為細微、複雜,所以自體抗體的種類也極為繁多。攻擊局部器官的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橋本氏甲狀腺炎,到為大家所知攻擊全身性的「紅斑性狼瘡」,甚或更罕見的攻擊腸道的「克隆氏症」等,可說林林總總、防不勝防。

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除了紅斑性狼瘡,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燥症,光從症狀不易辨別。要正確診斷,除了症狀,還要加上檢驗是否有相關自體抗體,有時再加上特定基因檢測。全民健康基金會2020年也曾做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4大常見自體免疫疾病的解析與介紹:

1.「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好發於15至25歲年輕女性,因症狀多變有「千面女郎」稱號,也是最讓風濕免疫科醫師頭痛的疾病。這類患者全身器官都會遭到免疫系統攻擊,雖然病名有「紅斑」二字,但皮膚有紅斑症狀者不到三分之一,反而關節痛比較普遍。而且初期症狀改善後,患者警覺性會消失,免疫系統又漸漸攻擊其他器官,最常見是攻擊腎臟。由於腎病初期也不痛不癢,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腎臟已經受損,形成狼瘡性腎炎。此外,患者也可能因關節疼痛、腸胃道症狀、腹水等,在骨科、復健科和內科之間遊走。

此一疾病最棘手的就是沒有很好的藥物可控制,包括近10年被視為免疫風濕科「神藥」的生物製劑和免疫調節劑等,對此病都沒有實證證明有效。此病在免疫風濕科的住院比例最高、腎衰竭比例也高,必須定期驗尿,監測腎臟功能。

2.乾燥症

又稱為修格連氏病(Sjogren’s syndrome)。二十世紀初有一位瑞典醫師修格連(Henrik Sjogren)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一群同時具有慢性關節炎和口乾、眼乾症狀的女性病患,後來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此病主要是免疫系統攻擊唾液腺和淚腺,病患常覺得口乾舌燥,甚至吞嚥困難,也會因口乾而併發蛀牙、牙齦發炎或口腔黴菌感染。眼睛則因缺乏淚液滋潤,常覺得眼睛不舒服,有異物或灼熱感,甚至會疼痛。嚴重時甚至會併發角膜損傷或感染。

要區別是否為乾燥症或只是一般口乾舌燥,要靠抽血,若抗體SSA和SSB呈現陽性,即為乾燥症。雖然各個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生乾燥症,最常見的還是45到55歲之間,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病患的10倍。不過目前乾燥症和紅斑性狼瘡一樣,都沒有特效藥,只能靠藥物控制稍微改善,症狀可能反覆出現,患者長期壓力大,常失眠、焦慮,容易與精神疾病共病。

3.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症狀包括關節發炎、腫、脹、疼痛、變形,主要是因免疫系統攻擊、破壞關節部位所致。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影響的是身體的小關節,尤其是手指關節,而且腫痛關節常有左右對稱性。另外會有早晨僵硬疼痛症狀,稱為「晨僵」;通常超過一小時,甚至要過了中午活動度才變好。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是檢驗血中是否有類風濕性抗體因子,約有7到8成的患者血中可驗出此因子,另外則是檢驗Anti-CCP(抗環瓜氨酸抗體),約有90%到95%的敏感度。這兩種抗體驗出,代表可能罹病,醫師會從上述檢驗結果配合患者症狀,綜合研判是否罹患此病。

有些患者覺得平常不痛時可以忍耐,但若放任不治療,攻擊和破壞都在持續進行。20年前此病很難治療,只能眼睜睜看著患者持續惡化,但近10年來可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相繼問世,讓情況大有改善。

4.僵直性脊椎炎

好發於20~40歲年輕男性,症狀包括脊椎發炎、疼痛、僵硬、沾黏、下背痛、肌肉疼痛等,大部分年輕時就有症狀,因免疫系統攻擊脊椎,急性發作時脊椎會像竹竿一樣難以彎曲,所以又有「竹竿病」之稱。

僵直性脊椎炎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背痛,與一般背痛最明顯的區別是,病人常在睡醒起床時背痛最嚴重,起身活動之後反而緩解。此外也常合併有全身性關節以外的表現,例如:腳跟腫痛、足底筋膜炎、虹彩炎、腎臟發炎等。其中,關節發炎部位好發於人體的「中軸關節」,包括顳顎關節、胸骨、脊椎、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處。目前此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治療上已有生物製劑可選擇,療效顯著,效果很好。

自體免疫疾病從發病到確診,常讓患者跑遍醫院各大科別,民眾也可以自我警覺,當身體不適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有「發燒、疲累、關節不適、皮膚疹」等狀況,且時好時壞、找不到病因、沒有明確合理的解釋時,可以尋求免疫風濕科的診斷。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