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工作壓力超大、事情爆多?專家教「這招」整頓情緒:先想不做會怎樣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12.12 10:00


職場上有許多事情要做,例如開會、寫報告、洽談事物等⋯如果有些事會讓你糾結做還是不做,首先請不要著急做。中國知名讀心師盧文建、教師彭振桓於《做一個情緒自由的人》一書中,運用大量案例和專業心理學知識,幫助讀者消滅負面情緒,找回人生掌控權。以下為原書摘文:


凡事想想為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彙報工作?我們為什麼要寫總結?我們為什麼要開會⋯⋯類似的很多問題似乎很無聊,但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的人,往往就不容易鑽入「牛角尖」之中。遇事先想為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富有價值的職場心理習慣。

如果一件事,會讓你糾結做還是不做,那請你暫且相信我,首先請不要著急做,因為你的潛意識並不會讓你做好這件事,這時候你需要思考一番。

這麼說似乎又不是太對,人類的進步源於不斷的嘗試,如果都保持這種態度,那麼很多人豈不就止步不前了?話題還是要回到——你為什麼會糾結「做還是不做」。




你之所以會糾結,是沒能對做這件事的投入和產出進行有效的評估,很多事情並不只是它表面上所顯示出來的價值。舉個例子:打籃球本身可以健身、減肥,這就是表面的價值,但它實際上的價值卻遠遠不止如此。我們透過打球可以鍛煉自己的心肺功能,培養自己快速的反應能力,而且團隊間的彼此配合,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識。

同時,你還可以透過這個平臺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兩隊對抗,可以讓你有更好地面對挫折、戰勝挫折的能力,也進一步激發了你的競爭欲望和上進心⋯⋯類似的好處,不勝枚舉,展開了說可能還得好幾頁紙。

所以說,當你評估一件事的時候,你也得先問問自己,我真的做了完全的收益和風險評估了嗎?當你做了各種各樣的評估之後,你還是猶豫、糾結,那麼再回到這段話的開頭,等一等再做也不遲。



如果不做會怎樣?

如果遇到了不得不做的事情時,不妨想想「我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怎樣?」這不但是防止你遭遇固執的職場心理習慣,也有利於初入職場的你在心態上找對角度。心態的角度一旦正確了,你就很容易成為那種做事討巧、效率更高的人。

這個世界上哪來這麼多感興趣的事情呢?很多時候啊,就是被逼迫著不得不去做。而且,很多東西做著做著,就會產生興趣,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開始沒興趣,到最後上癮了」。

這裡面後半部分有詳細的心理學解釋,人透過良性的回饋和自我實現,能夠萌發強烈的興趣和行為動機。然而,前半部分的事情也是需要解決的——只要經過代價和風險評估,那就放手去做好了。

我在自己的本職工作裡,一直扮演著多面手的角色——不但自己專業技術領域的事情要做好,其他諸如行政、人事、市場、宣傳、維修保障、外聯等工作都有涉及。這樣固然是頂著「能者多勞」的光環,但總歸會有一些時候是感到很累的。每當有本職之外的工作找到我,我就會問自己——這事兒我必須做嗎?如果不做會怎樣?

這時候我面臨的答案和處置方式就有兩種:如果此事沒什麼意義,或者這事兒我不做還會有其他同事來做,那麼我就可以先緩一緩,優先處理自己本職內的事情。有時候,你適當地拒絕或者暫緩,可以使得更專業的同事能夠接到這個任務,而你自己也獲得了時間和工作量上的解脫。

但如果這件事情本身有意義,而我不做就沒人做了,或者是最終不得不由我們老總來出面解決,那我還是做了算了——總不能讓整個部門乃至公司,因為這麼小小的一件事卡住,這既不利於集體的業務發展,自己也落不著好名聲。

(本文摘自/做一個情緒自由的人:保持職場清醒、識趣、減少做事干擾,成為人生順利組/高寶書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熱門關鍵字:

心理學 專業 職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