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英文縮寫稱為TAVI或TAVR,本院實行導管手術已經超過8年以上,超過百名高危險患者,沒有任何一個患者需要轉換成傳統開心手術(open surgery),住院中死亡率為零,就讓我們來認識這個已經融入醫療常規,但民眾還不見得那麼清楚的術式TAVI。
什麼是主動脈瓣膜以及主動脈瓣膜狹窄?
首先讓我們瞭解什麼是主動脈瓣膜以及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有二個心房、二個心室、左心室與主動脈中間的瓣膜,稱之為主動脈瓣膜。瓣膜的功能就好像是門片的功能,正常的開闔可以讓心臟的血液順利地打出去到主動脈,並且不會有血液回流到心臟。
正常主動脈瓣膜有三片葉片,開口面積約4平方公分,如果開口面積小於1平方公分,就稱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大部份原因是年齡老化產生退化性的鈣化沾黏狹窄,少部分是因為先天性二葉瓣的異常以及風溼性心臟病。
主動脈瓣膜狹窄示意圖
如何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狹窄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可以完全無症狀,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可以有胸痛、昏厥(短時間喪失意識)、心臟衰竭,也就是輕度運動時會喘或雙腳水腫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心因性猝死的風險就會顯著地增加,依據過去醫學文獻的統計,胸痛、昏厥、心臟衰竭的症狀發生後的平均餘命,分別只剩下5年、3年以及2年,所以需要積極的診斷出主動脈瓣膜狹窄。診斷的工具很簡單,聽診器的心音再加上一般的經胸前心臟超音波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2023年本院更舉辦聽心音找心病的衛教活動,當然有些病人會再輔佐心臟電腦斷層,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或心導管的檢查。
如何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治療的方式就是要換掉主動脈瓣膜,目前有二大類的方式來進行主動脈瓣膜的置換,一種是外科手術置換稱為SAVR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另一種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
通常是年紀較輕、共病少,相對外科手術風險低的病人會建議外科手術置換。相反的年紀較長、共病多或傳統外科手術風險較高的病人,就會建議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病人或家屬可藉由本院醫院的醫病決策共享(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來幫助您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當然與您的醫師進行充分的討論是很必要的。目前外科手術是有全額健保給付,部分差額負擔。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TAVI),因為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證據力充足,也取得有條件限制的全額健保給付,需要由心臟團隊(Heart team)藉由術前檢查評估風險,採事前專案送審的方式進行,在過去就有遠從花蓮來本院就醫的病人,成功通過健保全額給付的案例。
什麼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就是藉由導管介入的技巧,將新的生物瓣膜支架,透過血管,大部分是鼠蹊部的動脈,少部分會藉由其他替代的血管進入,輸送至主動脈瓣的位置。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即可置放完成。依照瓣膜支架的結構,又可以分成自澎性及球擴性瓣膜(self expanding valve or balloon expandable valve),二種類各有其特點,可由醫師藉由術前評估的資料,來提供個體化差異的建議。
TAVI的傷口小,僅約0.6 公分,術後相對恢復快,約術後第二天至第五天出院,風險因病人解剖構造不同而略有不同,可能的風險有傷口穿刺部位出血2%,缺血性中風1%,節律器置放的風險約5-10% (是因為正常的傳導組織非常接近主動脈瓣膜,約3-6mm有時候新的瓣膜支架有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傳導),因手術而導致死亡的風險小於2%。現在本院採用最新的方式,包括:超音波導引血管穿刺 (echo-guidance arterial puncture)、腦部保護裝置(Sentinel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COT置放方式(cusp overlap technique)同時有心臟內外科醫師、麻醉科團隊、放射師、複合手術室護理師…等跨科的整合醫療團隊,才能有零中風、零開刀轉換率以及住院中零死亡率(zero rate of stroke, open surgical conversion or in-hospital mortality)的優異表現。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示意圖
全台首例BASILICA for TAVI的困難術式
本院的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完成全台首例BASILICA for TAVI的困難術式,與亞洲首例韓國報告的案例幾乎同一時間完成,這個特殊的術式是利用導絲通電穿刺與切割舊的瓣膜葉片,讓新的支架瓣膜不會引響到冠狀動脈開口及血流,比起傳統的支架保護(snorkel stent),追蹤起來的長期預後較好,同時也可減輕病人的醫療費用負擔。
在2022年4月的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的TAVI研討會上進行報告,獲得熱烈地迴響,病人追蹤至今,症狀及心臟功能皆獲得完好的改善,這也是對留在醫療重症的醫療人員最大的鼓勵與成就感。
結語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死亡風險高的疾病,不亞於癌症的死亡率。現在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可供病家選擇,不管是微創心臟手術或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本院皆有完善的治療方式與團隊,可供您諮詢與選擇,相信在醫病共享決策之後,可以找到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改善症狀,生活品質與中長期存活率。
【延伸閱讀】
天冷大啖火鍋,水腫找上門!楊哲雄營養師:低鹽、高鉀、高碘消水腫三法寶聰明吃
經期防經血逆流,避免子宮內膜異位!賴睿昕中醫師:3大NG行為不要犯
冬天溫差大,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容易中鏢!謝炳賢醫師:5招保養神經和血管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30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