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萬物皆漲 生孩子成了幸福奢侈品?醫心成解方

民生頭條/ 2023.12.08 16:18
孕產心理諮商論壇,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中間一)、張文翰秘書長(左二)、牛慕慈理事 (右三)、吳曉聞理事(右二)等諮商心理師群,共同守護少子老化台灣孕產婦心理健康。(圖片: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提供)

生活中心/採訪報導

少子化台灣因人口連3年負成長而令人憂心。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新生兒僅有13.8萬再創歷史新低,原因包括萬物皆漲影響台灣女性懷孕生產意願。但是,女性對於凍卵預留未來懷孕生產成為未來媽媽的意願,為何竟然逆勢成長?不少適婚適孕的上班族女性為何考慮負擔高額凍卵費用,甚至願意在未來動用預留卵子懷孕生子再負擔第二筆人工生殖費用,以此方式避免因目前現實狀況而錯失生孩子當孕產婦的精華期,堪稱科技帶給女性另類生育自主的機會。自主預留懷孕生產育兒的機會。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主持孕產婦心理諮商論壇,邀請諮商心理師揭露自身經歷與考量,包括超越生產創傷也想要孕育小孩的心聲與心理諮商需求。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前排左二)、林欣怡常務理事(前排右二)、吳曉聞理事(後排右三)、牛慕慈理事(後排右二)、張文翰秘書長(左一)等諮商心理師、護理師會員們,一起分享婦產科需要的心理諮商跨專業服務。(圖片: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提供)

日前12/2(六)醫心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在聯合心理治療年會上開辦「婦產科心理諮商」主題論壇,「少子化台灣孕產之心理挑戰:未來媽媽醫療抉擇歷程」場次中率先登場分享親身經驗的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吳曉聞諮商心理師也是醫心學會理事,大多數女性希望凍卵過程若有諮商心理師提供諮詢商討、決策、因應等專業服務,應有助於轉化現代女性從小傳統性別刻板經驗蛻變,反思、學習、發問、思辨、覺察而發展女性自主性別認同,影響婚姻、生育議題的選擇方向。這歷程並非一蹴可幾,要跳脫社會期待、傳統思想等去做全新嘗試,需要聆聽現代女性「心理」的自主需求,能選擇在想要的時間去做想要做的懷孕生產這件事,為自己保留「現在不想但或許以後會想…」當未來媽媽的機會。

然而,「從備孕、懷孕、生產的心路歷程」第二場次論壇中,接著談論非常想當媽媽的孕產婦,經歷超乎想像的生產創傷影響後續孕育小孩的心路歷程,對於身為醫心學會理事的資深諮商心理師牛慕慈都曾造成產後憂鬱許久。她分享一個婦女為備孕期間暨生產過程,好不容易懷孕,卻在產房吃了「全餐」經歷了生產的心理創傷,也影響了下一次的備孕,深入女性內心。這位女性第一胎原本想自然產卻臨時非預期被迫剖腹產而留下生產創傷的不良經驗,如何奮力超越創傷而規畫後續要溫柔生產卻意外經歷不孕辛苦到今日成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多元生產經驗。她感慨孕產過程中許多醫療決策,牽涉到個人對於生命與身體自主的看法,還有許多繁瑣的醫學知識;孕產過程中是否有充足資訊取得、自我需求釐清、良好醫病溝通,都影響著女性懷孕及產後的身心健康甚鉅。

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創辦人湯發鉅博士以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李玉嬋教授暨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圖片: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提供)

現今醫學對於產前∕產後憂鬱以單一名詞概括了孕婦心理困擾,過度簡化女性孕產經驗與多元困擾層面,也就侷限了協助的深度,也難提升生產意願。女性可能經歷生產、不孕、流產等歷程,讓女性感受到一個孩子的出生與茁壯不是理所當然,需跨團隊提供醫療與心理諮商的專業支持,協助女性走過各種婦產科經驗與失落歷程,才能照護母嬰健康,提升母親自我效能感。這正是醫心學會創辦人湯發鉅博士希望從更多層面,也能為孕產婦發聲,提升生產意願,而在醫心學會網站架設增建「孕產婦心理諮商」、「人工流產諮詢∕諮商」服務專區,甚至在網路調查約六成的女性認為自己會需要心理諮商服務,而這也是醫心學會期待能夠培育和著力,讓現代女性需要時可以更容易找到幫忙自己的那個對的人。讓萬物皆漲年代,讓原本屬於女性生產懷孕育兒的幸福,不再是奢侈品。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