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副刊/餵貓的人(下)

桃園電子報/副刊編輯 2023.12.07 14:24

循著善念信任在路邊守候的貓,見到貓食親人的眼眸裡有種滿足的期盼。圖:陳嘉英提供

清晨四點,跟著林阿姨從興隆路四段、保儀路,過恆光橋到老泉里。天還黑著,路燈格外朦朧,這一路的心情就像去看望至親好友,又如寵溺情人,看盡餵的人與貓兒之間的情思互動。第一站是家附近的黃貓,疏懶的主人僅在貓頸上繫上鈴鐺就當負了責任,便不聞不顧不餵不養,一任貓兒流淌於外,見到貓食親人的眼眸裡有種滿足的期盼。

第二站是豪宅前的車龍,兩隻白底黃、褐色塊的同胞兄弟一前一後相隨,許是有伴依靠,碰觸我這陌生氣味倒也不慌不竄。第三站是司法新村,林阿姨說住戶遷離後,這裡有二十多隻貓住在空蕩蕩的房裡,自有人闢地種菜放老鼠藥後,只留下眼前五隻。它們躲在陰影下以疏離的眼睛窺視,難道是想起原本存在記憶中遙遠的呼喚,還是生存本能草木皆兵的危機感,冷涼的路燈把它們的影子拉出一條陰陰翳翳的幽怨。

恆光橋往政大的路上,早市的菜販已點上燈,走在我們前面的老人腳步危危顫顫,突地在眼前趴下,手裡的一碗泡麵摔得老遠。幸而對面就是警察局,扶起嘴唇破裂,鮮血淋漓的他交給警察後,往旁邊的小公園。人而如此衰老脆弱,意外頻生,何況是躲在遠處,在夾縫間卑微求饒的貓族。

終日惶然一閃即逝的貓、聞香尾隨而至的貓、循著善念信任在路邊守候的貓,擱淺了的、滯留的,費力且脆弱地活著,各有際遇與極致。

相對於家貓的世界何其單純,沒有掙扎和猶疑,流浪貓的眼裡充滿不安的狐疑,因此他們會機靈地躲閃到草叢樹林裡,窩在車底藏匿於溝裡。政大後門有六隻貓,被學生眷顧的兩隻黃貓毫不設防地出現於路燈下、橋頭上,年幼的賓士貓躲在高高的山坡上,直到人影離去才怯生生地啃食,不時地揚起警戒的雙眼。

它們各有地域,守著道德倫理,互不侵犯也不干擾彼此。林阿姨說起這二十多年來餵流浪狗、貓,捕捉、結紮、原地放養,甚至送去德國的經歷。期間除卻熬煮雞骨、購買飼料,照料病痛等細瑣過程,更多的是當年上至政大後山,下至景美溪畔的二、三十隻狗逐漸凋零,餵養過七十多隻貓,如今僅餘三十多隻所交織的情感。

聚散一場,觸動心扉的何止是不可逆的失去,更是如黑影無限蔓延的是遭受騷擾嘲諷,奚落和指責的孤絕。

餵貓的人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深深淺淺的人世間看到幽微的生命。圖:陳嘉英提供

夏目漱石《我是貓》,以貓之眼看人類,極盡嘲諷之意:「從人類眼中看來,也許以為我們貓族一年到頭都是同一副表情,不分春夏秋冬都是同一身穿著,過著最單純、最平靜、最儉樸的日子,其實即使是一隻貓,也能感受到夏暑冬寒。」這樣的覺察唯在親暱的疼惜之眼裡照見,而如此深層的袒露也僅對「心」的方向敞開。

據說貓是唯一被人類成功馴化的非群居動物,但人類只馴化了貓部分的野性,當它在沙發上打盹,或是站在制高點盯著人看,這是因為它們還保留祖先捕捉獵物,保護自己地盤的本能。至於貓緩慢的瞇起眼睛看著你,那是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

回程時,一路餵過的貓目送我們離去,或以可愛撒嬌的柔聲,或以憨態伸懶腰式的舒坦,或從容地翻露肚皮、舔著毛,在車頂上愜意地與你對視。

這些餵貓的人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深深淺淺的人世間看到幽微的生命,在沉沉靜靜的日常裡為流浪的黑白滲入款款柔情。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