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魯明哲競選影片首播 競選過程緊張盼鄉親繼續支持相挺

台灣好報/ 2023.12.07 19:33

【記者 彭慧婉/桃園 報導】競選連任的立委魯明哲今發布第一支競選影片,「16歲時因被父親責罵,負氣離家出走,走投無路時,選擇進中壢第一士校(現今的陸軍專科學校),這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魯明哲強調,自己就跟許多中壢鄉親一樣,在中壢工作、結婚生子、買房子落地生根,更感謝所有鄉親對他的接納,讓他能從市民代表、縣議員、中壢市長、市議員、立委一路為中壢市民反映心聲、爭取建設。

魯明哲感謝桃園市長張善政、市議員吳嘉和、梁為超、葉明月以及地方各里里長、市民朋友們一起出席參加競選影片的首播記者會。魯明哲說,今天在播放影片的過程中,有著很多的回憶,但是在選舉過程中有很多的政績與政見會,還有很多的問政說明會,今天為什麼要發這個影片,主要是我覺得人在形塑的過程中,以及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特質,我覺得是很重要的,這就為什麼我要發這一個影片的原因。這次競選期間、競選過程非常緊張,競選總部方正銳利,因此希望在這過程中加入親子溫和的力量,於是裝了一座旋轉木馬及一座海盜船遊樂設施,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搭乘遊樂設施,全家度過歡樂時光,也讓競選總部更加熱鬧,充滿歡笑聲。

魯明哲談到,未來還有很多的活動,其中,一月六日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會在這個競選總部舉辦一場大型活動,自己也會辦理一場選前之夜。另外也會舉辦二場較柔性的親子活動,一場在競選總部,另一場在後站的龍岡森林公園舉辦,詳情可上網查詢。

魯明哲跟大家一樣,人生的過程中,原本念的是台北市的公立高中,但因年輕貪玩成績不佳,被父親臭罵一頓,甚至還說:「如果不想念書,你就滾出家門。」魯明哲當時委屈認為:「為何不管我做什麼? 父親都不滿意,就只會罵我?」因此負氣離家出走,但因16、7歲的年紀,只能做洗車小弟、外送便當的工作,畢竟這不是長久之計,可是年輕氣盛又不願在父親面前先低頭,所以最後選擇進入有吃有住的軍校。

(圖:魯明哲辦公室提供)

魯明哲說,父親魯鳳三於八二三的砲戰時在金門最前線擔任炮兵營長,當天炮彈如雨下,整個金門通訊幾乎中斷,父親研判中共有登陸之打算,再不回擊,台灣恐怕都保不住,因而雖未等到上級的回擊命令,仍逕自下令反擊1400多發炮彈,才讓戰事趨緩下來,也因此獲國軍英雄的表揚。魯明哲說,父親的事蹟都是在他念軍校後,才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也才知道不善言詞的父親,是希望他能好好念書、過穩定的生活,才會管他那麼嚴。父子兩人的衝突隔閡,也就在魯念軍校後才慢慢化解。

魯表示,念第一士校後開始慢慢了解中壢、進而喜歡上中壢,因魯士校的畢業成績名列前茅,最後選擇留在中壢當教育班長,也就在這時結識住在土校旁、有「醬油西施」之稱的老婆汪玉仙,兩人交往後互定終生。退伍後的魯明哲找工作並不順遂,只能先接下父親的計程車謀生,有一次載到國小同學還問魯:「你以前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不念大學呢? 」就這樣魯決定重拾書本,並半工半讀考上政治大學企管系,不過當時已26歲的魯明哲重回校園後,為了家計仍利用空檔時間開計程車賺錢。魯上大學後的第二年,台灣發生野百合學運,許多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現為自由廣場)上靜坐,提出「國會改革」等多項訴求,魯也以學生身份參與,魯明哲回憶:「當時就在思考,為什麼國大代表要做這麼久?為何不改選?有些國代坐著輪椅、吊著點滴的,還被推來投票,這是明顯是不對的事情!」因此也在心中種下從政改革的念頭。

大學畢業後,魯明哲一邊在國際快遞公司上班,同時也到剛成立的新黨擔任志工,後來以「中壢魯蛋」的文宣順利當選中壢市民代表, 接著轉戰桃園縣議員也獲當選、並連任,2009年更脫穎而出選上末代的中壢市長,魯堅持「對的事就勇往直前!」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在市長任內推動老街溪開蓋、拆除新明夜市攤棚、打通瓶頸路段等,或因政策獲市民的支持,市長任期結束回鍋參選升格後的首屆桃園市議員,獲得全桃園市最高票的 2萬6000多票。

魯明哲說,年輕時的衝動讓他吃足了苦頭,所以從政之後,他十分心疼中壢年輕人為了念書、工作都得往台北跑,所以市長任內的施政,就提醒不要忘記自己年少輕狂的往事,應多站在年輕人角度思考,為此破天荒的陸續在中壢舉辦大型耶誕晚會、跨年晚會、搖滾音樂祭、三對三籃球賽等活動。就是希望年輕孩子不必遠離家園,也能參與自己家鄉的大型活動,增加對故鄉的認同。

魯明哲強調,自己不是政治世家,從政前跟大部份人一樣為了三餐奔波,想要給家人有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環境,所以很感謝中壢鄉親一路走來對他的支持,所以不管是擔任民代或市長,都要求行政單位要重視民生問題,尤其年輕人就學、就業、居住正義的問題,避免衍生世代衝突、甚至世代鬥爭的情形,這次競選連任立法委員,也盼中壢鄉親繼續支持魯蛋、幫魯蛋加油。(圖:記者彭慧婉拍攝) (圖:魯明哲辦公室提供)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